36例军事飞行人员晕厥诊治特点与航空医学鉴定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36例军事飞行人员晕厥诊治特点与航空医学鉴定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晕厥特点,为飞行人员晕厥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1998年10月至2015年10月空军总医院空勤科收治的36例飞行人员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和《航空航天医学全书》(2013年版)。统计分析患者下列资料:年龄、人员类别、飞行机种、飞行时间、易患因素及诱发事件(久站、疼痛、情绪低落等)、晕厥发生时体位、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眩晕、腹部不适、眼前发黑、心慌、出汗等)、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既往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晕厥史)、头颅CT或核磁、脑电图、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立位耐力实验、鉴定结论。回顾性分析各类晕厥特点,并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借鉴美国相关标准,结合诱因是否明确、飞行机种、飞行经验、职别、个人意向及部队需求予以医学鉴定。结果:1.本组患者年龄在23岁-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6±5.96岁,30岁-39岁年龄组飞行员发生晕厥的较多,共19例,占52.8%。2.本组36人中23例血管迷走性晕厥,占63.9%,发生率最高,3例排尿性晕厥,4例心源性晕厥,3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加速度晕厥,1例不明原因晕厥。19人飞行合格,其中1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诱因明确(饮酒、运动后、长时间站立、空腹),无其他疾病,地面观察3个月合格;2例排尿性晕厥均是夜间排尿时发作1次,地面观察3个月无发作合格;1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源性晕厥,射频消融术后2年未出现不适症状,合格限双座,但由于技术原因停飞;1例加速度晕厥在做特技飞行时发生,加速度耐力训练后离心机4.0G/10s合格。7人暂时飞行不合格,其中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心源性晕厥,均在地面观察期。10人飞行不合格,其中1例排尿性晕厥伴射精性晕厥,情绪低落,信心不足;2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分别为窦性停博(不同意安装起搏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晕厥;2例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failure,ANF)(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均出现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卧立位血压试验阳性;1例加速度性晕厥,因并发目睹飞行事故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停飞;2例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体位性低血压和1例不明原因晕厥,反复发作,年纪较大,多次住院,反复发作,信心不足。3.飞行人员晕厥在不同机种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飞行人员晕厥患者在30岁-39岁年龄组发生晕厥的居多,由于飞行人员是一个小群体,身体素质好,样本相对少,仍需通过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2.飞行人员地面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心源性晕厥、变性疾病自主神经衰竭致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等少见。任何地面晕厥均可发生在空中,空中晕厥常见原因为加速度晕厥。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干预和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和应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4.飞行人员晕厥的航空医学鉴定依据国内外指南,结合患者病情轻重、诱因是否明确、发生次数、飞行机种、飞行职责、飞行经验、个人意向、工作需要等个体化评定。
【关键词】:晕厥 飞行员 诊治 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
- 资料和方法11-13
- 结果13-14
- 讨论14-21
- 结论21-23
- 参考文献23-27
- 综述 飞行人员晕厥研究进展27-36
- 参考文献33-36
- 附录36-3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37-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川;王成;李雯;吴礼嘉;许毅;林萍;罗海燕;李茗香;曹闽京;谢振武;;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10年变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蒋丽;任延波;张_g;;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新方法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3 蒋丽;任延波;张_g;;心率变异性与核素脑血流量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作用[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杨建伟;何止宏;余成敏;;纳络酮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观察[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田宏;傅鸣郁;陶灵;韩璐;邱鹏玲;陈天兰;安新江;徐素梅;刘豫阳;;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无症状期间的心率变异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吴礼嘉;王成;刘晓燕;胡春艳;Praveen Kumar;林萍;胡尔林;崔晓丽;谢振武;;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近亲间的相关性分析[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廖莹;张凤文;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治疗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8 张清友;杜军保;甄京兰;李万镇;王瑜丽;;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美托洛尔疗效的预测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志刚;高东升;袁方;叶颖;崔克俭;;起搏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金红芳;张凤文;陈丽;杜军保;;血管迷走性晕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专家呼吁: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可轻视 需积极进行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孩子晕厥要正确就医[N];健康时报;2008年
3 中国消费者报 桑雪骐;孩子经常晕倒也是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吴卫红;我国儿童晕厥临床进展[N];健康报;2005年
5 方彤 杜军保;儿童晕厥病因何在[N];健康报;2006年
6 韩小梅;孩子经常晕倒咋办[N];家庭医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的长期疗效[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会利;36例军事飞行人员晕厥诊治特点与航空医学鉴定结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2 曲桂一;心率变异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诊断中作用的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沈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4 许岭平;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5 郑慧芬;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天凤;血管迷走性晕厥伴有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扬州大学;2014年
7 夏林蔚;安博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吴礼嘉;心电图T波振幅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非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D];中南大学;2009年
9 任延波;血管迷走性晕厥时核素脑血流测定及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10 胡春艳;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临床特征对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7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3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