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交互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手势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然交互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手势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交互 手势控制模型 Leap Motion控制器 无人飞行器
【摘要】:无人飞行器行业方兴未艾,传统的无人机交互方式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学习时间较长,在实际的交互控制中易产生错误操作。自然交互方式近年来逐渐兴起,其中体感交互技术渐渐渗入到生活工作中,其自然性和直观性大幅降低了学习时间成本,给初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交互体验过程。课题以Leap Motion控制器作为手势姿态数据获取设备,提出一种新颖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控制模型,对基于自然交互的微型无人机的手势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探索。课题主要内容有:(1)分析传统的无人飞行器交互控制模型,借鉴现有的无人飞行器体感交互控制模型优点,提出一种新颖的无人飞行器单手掌平面体感交互控制模型。(2)充分利用手臂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自由度,基于不同关节的不同自由度以及不同自由度之间的组合应用,以不重复使用关节自由度为基准,提出了4种不同的手势动作,利用该手势动作控制无人飞行器6个自由度的飞行动作。(3)对于不同的操控者的生理及心理差异,基于课题提出的手势交互控制模型,构建系统所需的年龄段为20-25岁的小样本群体(18名)健康男性工科大学生手部特征数据集,优化课题手势交互控制模型的控制函数,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命令发生概率。(4)利用监督式机器学习理论,构建具有一定学习及泛化能力的手势交互控制系统。系统可以动态的学习并更新初学者势控制模型参数,提升手势交互控制的精确性。(5)通过多任务飞行实验,检验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控制模型的操控精确性;通过单任务对比实验,证明课题提出的手势交互控制模型在易学性和易操控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无人飞行器交互控制模型。
【关键词】:自然交互 手势控制模型 Leap Motion控制器 无人飞行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9;V24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2 手势控制在人机交互中的研究现状11-17
- 1.3 无人驾驶飞行器和体感交互无人飞行器的研究现状17-20
- 1.4 课题主要问题及研究内容20-22
- 1.4.1 主要问题及研究内容20-21
- 1.4.2 课题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基于手部姿态的无人机交互平台的创建22-34
- 2.1 系统框架及硬件选择22-24
- 2.2 手部动作姿态操控交互模型设计及定义24-31
- 2.3 坐标系转换31-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手势控制方式优化研究34-68
- 3.1 控制曲线数据意义34-35
- 3.2 小样本实验构建35-38
- 3.3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38-66
- 3.3.1 机器学习流程及向量化实现38-43
- 3.3.2 机器学习向量化结果分析研究43-64
- 3.3.2.1 训练集学习模型结果分析研究43-51
- 3.3.2.2 交叉验证集结果分析51-57
- 3.3.2.3 测试集结果分析57-64
- 3.3.3 各点附近控制函数曲线结果64-66
- 3.3.3.1 各点Pitch,Roll,Yaw项控制函数曲线及结果64-66
- 3.3.3.2 飞行器升力控制曲线函数结果66
- 3.4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飞行测试及结果分析68-79
- 4.1 搭建系统验证实验环境68
- 4.2 飞行实验任务68-69
- 4.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69-76
- 4.4 交互方式对比验证试验76-78
- 4.6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4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表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研制各种类型的战术无人飞行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10期
2 ;新世纪的“空中无人飞行器”[J];测控技术;2000年03期
3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第四届三次会议隆重召开[J];现代防御技术;2010年06期
4 张晓哲;胡英俊;;世界先进无人飞行器(上)[J];航空世界;2002年03期
5 云海;美国准备使用更多的无人飞行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2期
6 杨鹏,王睿,周富强,张广军;无人飞行器自主着舰实时场景的仿真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邵晓巍,邵长胜,赵长安;一类军用无人飞行器协作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5年01期
8 张小苗;雷志辉;孙祥一;于起峰;;基于序列下视图像的无人飞行器速度精确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9 雷旭升;裴葆青;梁建宏;王田苗;;油气田环境巡视小型无人飞行器航姿控制系统[J];机器人;2008年06期
10 包强;隋毅;刘阳;张国新;张伍;;微型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及研制现状[J];飞航导弹;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小苗;雷志辉;孙祥一;于起峰;;基于序列下视图像的无人飞行器速度精确测量方法[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缪存孝;房建成;孙丁圣;高延灏;;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小型无人飞行器风扰控制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宋祖勋;叶烽;;无人飞行器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高大远;马震;朱海;;无人飞行器自组织多模型建模与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刘亮;饶进军;;便携式无人飞行器位姿信息融合[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周斌;李文雯;;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及侦察系统设计报告[A];2004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论文汇编[C];2004年
7 缪存孝;房建成;;基于UKF的小型无人飞行器模型参数在线辨识[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8 刘藻珍;;滚转飞行器的解耦控制及计算机仿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杨云高;鲜斌;殷强;李浩涛;曾伟;;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架构及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航二集团无人飞行器系统管理部;实现我国无人飞行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8年
2 记者 林莉君;无人飞行器在清华大学上演空中“反恐”[N];科技日报;2013年
3 李啸龙;无人飞行器网站开通[N];中国航天报;2000年
4 黄培生;城市航空公司推出“熊猫”无人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刘后昌;无人飞行器遥感监测系统获得浏阳正射影像图[N];中国测绘报;2008年
6 陈蒸 陈德钧;无人飞行器巡检技术研究获重要进展[N];国家电网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平 乌兰 特约记者 王思佳;无人飞行器防灾救灾显身手[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记者 王俊鸣;美首次成功试飞新型无人飞行器[N];科技日报;2003年
9 记者 魏忠杰;俄将进行无人飞行器飞行试验[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通讯员 王宇宁 本报记者 施忆;南航学子设计无人飞行器创意无限[N];江苏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景正;无人飞行器影像场景配准与目标监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刁琛;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非线性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任小璐;涵道式无人飞行器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宗毅;面向接触网巡检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系统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黄廷国;基于扰动抑制的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付京来;一类无人飞行器侧向航迹修正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徐一雄;基于自然交互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手势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任yN磊;无人飞行器综合试验台数据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任小璐;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勇;无人飞行器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巡视中的应用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马静;无人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设计与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朱君;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10 徐柳华;无人飞行器影像处理研究及其实现[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3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