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轨迹快速优化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轨迹快速优化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运载器 大气层内 轨迹快速优化 闭环制导 改进间接法 正则摄动法 混合优化法 非线性规划
【摘要】:快速、自主、低成本、高可靠性、机动灵活是当前及未来先进运载器的发展目标。传统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采用的开环制导方案存在设计成本高、耗时长、不能处理紧急发射任务、任务适应性低、自主性与抗干扰能力差、制导精度低等缺点,不能满足先进运载器的发展需求。基于轨迹快速优化算法的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是最具潜力和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运载器大气层内制导方案,其不仅能解决开环制导的诸多问题,相关技术还能应用于标称轨迹的快速设计与运载器的总体优化设计上。本文以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快速性、精确性与通用性为目标,研究了多种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的轨迹快速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改进间接法的轨迹快速优化方法。对当前研究较多的间接法进行改进,以提升算法的求解性能。首先基于最优控制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将带有路径约束的运载器大气层内三维上升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Hamiltonian两点边值问题,并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然后联合采用改进牛顿迭代法、真空解快速初值及参数同伦算法,解决初值猜测与算法收敛困难的问题。其次,采用了一种多层次快速求解策略,提升了算法的求解速度,并进一步保证了在进行大规模离散区间的高精度求解时算法仍能可靠收敛。最后对算法的求解精度、求解效率、最优性与任务适应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基于正则摄动法的准最优轨迹快速优化方法。为了避免间接法通过增加离散区间数目、降低求解速度来获得更高的求解精度的缺陷,利用正则摄动法在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上的效率优势来实现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准最优三维轨迹的快速与高精度求解。该方法将上升轨迹的最优控制模型转化成基于配点法的准最优零阶问题模型与对配点误差修正与补偿的高阶问题模型分别求解。为了提高零阶问题的求解效率,采用基于真空解析解与大气作用数值解的混合求解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分步迭代快速求解策略。针对高阶模型的微分方程组推导复杂及状态转移矩阵获取困难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预先计算高阶问题微分方程模型的数值积分配点求解算法进行求解。基于改进Gauss伪谱法与间接法的高精度快速混合优化方法。针对间接法与正则摄动法在求解精度、最优性与求解效率相冲突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Gauss伪谱法求解基于间接法推导出的Hamiltonian两点边值问题的混合优化方法。在将两点边值问题模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约束的过程中,同时对协态变量与状态变量进行离散,使用统一的插值函数,并在Gauss求积公式中采用全局插值多项式的导数替代微分方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混合优化算法的求解效率、求解精度与最优性能指标均优于改进间接法与正则摄动法。以实现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为目的,研究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规划的通用轨迹在线优化方法。针对基于极大值原理求解最优上升轨迹的改进间接法、正则摄动法、混合优化算法存在推导复杂、不能适用于其它飞行段的制导任务及非线性规划法存在求解效率低的应用瓶颈等问题,研究基于非线性规划的通用轨迹在线优化算法。算法联合运用了在线飞行路径预测、两步MGPA非线性规划算法、指令参数化与路径约束控制等方法。为了满足制导的实时性要求,设计指令参数化模型以减小控制变量的求解规模,同时通过应用路径约束控制策略使得轨迹在线优化模型不考虑路径约束,采用两步MGPA算法进行快速迭代求解。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轨迹快速优化的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闭环制导应用研究。在实现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轨迹快速优化的基础上,根据工程上对实时性与飞行安全的严格要求,进一步给出基于轨迹快速优化算法的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策略,包括合理选择轨迹在线规划周期、合理选取求解变量数目、在线串行优化、自适应反馈更新、强路径约束与导引指令变化率约束等策略。采用改进间接法、正则摄动法、混合优化法、非线性规划算法进行了无故障及发动机故障条件下的蒙特卡洛打靶制导仿真,验证了基于轨迹快速优化的闭环制导方法的高精度自主制导、可靠收敛、满足实时性与路径约束要求、故障条件下的轨迹在线重构等能力。论文探索了新的运载器大气层内轨迹快速优化方法及其在闭环制导上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先进运载器的总体设计与先进制导方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运载器 大气层内 轨迹快速优化 闭环制导 改进间接法 正则摄动法 混合优化法 非线性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3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5-17
- 1.2 运载器发展概况17-23
- 1.3 运载器大气层内轨迹快速优化与闭环制导方法研究现状23-31
- 1.3.1 运载器大气层内轨迹快速优化技术23-27
- 1.3.2 运载器大气层内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方法27-30
- 1.3.3 运载器大气层内轨迹跟踪制导方法30-31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31-35
- 第2章 运载器大气层内上升段运动数学模型35-44
- 2.1 引言35
- 2.2 坐标系定义及转换关系35-38
- 2.2.1 坐标系定义35-36
- 2.2.2 表征各坐标系空间方位关系的角度定义36
- 2.2.3 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36-38
- 2.3 运载器上升运动数学模型38-43
- 2.3.1 矢量形式质心运动方程38-39
- 2.3.2 发射惯性坐标系下空间动力学方程39-41
- 2.3.3 补充方程41-43
- 2.4 运载器无量纲化运动数学模型43
- 2.5 本章小结43-44
- 第3章 基于改进间接法的轨迹快速优化方法44-67
- 3.1 引言44
- 3.2 运载器大气层内最优上升轨迹问题模型44-46
- 3.3 基于间接法的大气层内最优解46-53
- 3.3.1 无路径约束的最优解46-52
- 3.3.2 考虑路径约束的最优解52-53
- 3.3.3 Hamiltonian两点边值问题模型53
- 3.4 有限差分与改进牛顿迭代数值求解算法53-55
- 3.4.1 中心有限差分法53-54
- 3.4.2 带松弛因子的改进牛顿迭代算法54-55
- 3.4.3 关机时间搜索算法55
- 3.5 初值估计及参数同伦算法55-57
- 3.5.1 真空解快速初值55-56
- 3.5.2 参数同伦算法56-57
- 3.6 多层次快速求解策略57-59
- 3.7 仿真验证与分析59-65
- 3.7.1 算法精度与效率仿真分析59-63
- 3.7.2 不同情况下的适应性仿真分析63-65
- 3.8 本章小结65-67
- 第4章 基于正则摄动法的轨迹快速优化方法67-92
- 4.1 引言67
- 4.2 最优控制问题的正则摄动求解方法67-75
- 4.2.1 摄动法简介67-69
- 4.2.2 常规正则摄动模型展开求解69-73
- 4.2.3 基于配点法的正则摄动模型展开求解73-75
- 4.3 基本模型的正则摄动求解方法研究75-83
- 4.3.1 常规正则摄动展开模型75-78
- 4.3.2 基于配点法的正则摄动展开模型78-80
- 4.3.3 半解析/配点高精度正则摄动展开模型80-82
- 4.3.4 改进的半解析/配点正则摄动展开模型82-83
- 4.4 运载器大气层内最优上升轨迹快速求解应用83-88
- 4.4.1 基于配点法的正则摄动展开模型83-84
- 4.4.2 零阶问题解析/数值混合求解算法84-86
- 4.4.3 一阶问题模型及改进求解算法86-88
- 4.5 仿真验证与分析88-91
- 4.6 本章小结91-92
- 第5章 高精度混合优化算法与通用NLP优化方法92-107
- 5.1 引言92
- 5.2 基于Gauss伪谱法与间接法的高精度混合优化算法92-98
- 5.2.1 间接法与正则摄动法存在问题分析92
- 5.2.2 改进Gauss伪谱法求解Hamiltonian两点边值问题92-94
- 5.2.3 仿真分析94-98
- 5.3 基于NLP的通用轨迹在线优化方法98-106
- 5.3.1 基于NLP的通用轨迹在线优化与自主制导概念98-99
- 5.3.2 制导指令参数化与路径约束控制99-101
- 5.3.3 MGPA优化算法101-102
- 5.3.4 仿真分析102-106
- 5.4 本章小结106-107
- 第6章 基于轨迹快速优化的运载器闭环制导应用研究107-121
- 6.1 引言107
- 6.2 轨迹在线规划与闭环制导策略107-109
- 6.3 标称制导仿真验证与分析109-116
- 6.3.1 地球扁率干扰制导仿真109-111
- 6.3.2 蒙特卡洛打靶仿真111-116
- 6.4 故障条件下轨迹在线重构与闭环制导仿真验证与分析116-120
- 6.4.1 基于混合优化法的轨迹在线重构与闭环制导仿真116-118
- 6.4.2 基于NLP算法的轨迹在线重构与闭环制导仿真118-120
- 6.5 本章小结120-121
- 结论121-123
- 参考文献123-13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33-135
- 致谢135-136
- 个人简历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勃;美国先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J];中国航天;2001年07期
2 东旭;欧洲、日本和俄罗斯先进可复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J];中国航天;2001年08期
3 科明;可复用运载器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航天;2001年09期
4 科明;;可复用运载器技术的 发展趋势[J];Aerospace China;2001年09期
5 朱森元;论单级入轨火箭运载器的发展途径[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年05期
6 杨勇,王小军,唐一华,李东;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趋势及特点[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年05期
7 石久;2002年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一瞥[J];国际太空;2003年06期
8 曲晶;2004年1~6月全球运载器发射记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4期
9 曲晶;2004年7~8月全球运载器发射记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5期
10 广;;诺格研制快速反应型运载器[J];中国航天;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志澄;;美国发展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重大转折及其经验教训[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2 贾区耀;;水下兵器研制中的两个问题[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3 段毅;陈晓东;杨文将;;航天磁悬浮助推发射分离过程集中载荷模型[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国辉;王小军;杨勇;余梦伦;;重复使用运载器气动性能CFD研究[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耿东;;轻量化和结构优化[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刘宁;犹云;;蛙人运载器在救捞行业的运用及前景探讨[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7 房建成;;小卫星低成本、模块化、一体化集成姿态测控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杜剑明;吴志刚;;热环境条件下参数化运载器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杰邋董金明 记者 于莘明;我国自主研制某运载器飞行试验成功[N];科技日报;2007年
2 黄志澄;航天飞机衍生新运载器[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中国航天报记者 闻扬扬;往返天地的便利出租车[N];中国航天报;2002年
4 朱媛珍;廿年无怨苦攻坚[N];中国船舶报;2002年
5 雷炎;韩造火箭:“抄近道”吃苦头[N];中国国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登成;拖曳式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动力学[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马忠辉;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系统性能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寒冰;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多学科优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周晶;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斌;重复使用运载器先进导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唐文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耀磊;并联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学虚拟样机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震;运载器飞行性能分析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万松;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轨道优化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方桂才;重复使用运载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制导律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熊焕;重复使用运载器低温贮箱防热结构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张宝恒;重复使用运载器GNC系统虚拟样机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7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