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膨胀石墨孔隙结构及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6 16:48

  本文选题:膨胀石墨 + 显微结构 ; 参考:《化工进展》2017年02期


【摘要】:膨胀石墨是制备柔性石墨材料及相关制品的原料,其微观结构特性对柔性石墨制品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了膨胀石墨中宏观-介观-微观多尺度的孔隙分布、孔隙尺寸、孔隙形貌等孔隙结构,论述了石墨粒度、氧化插层工艺、氧化程度、水洗工艺、膨化方式、破碎等加工处理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介绍了低温N2吸附法、压汞法(MI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膨胀石墨孔隙结构传统表征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SAXS)、原子力显微镜法(AFM)、差示扫描热孔计法(DSCT)、核磁共振冷孔计法(NMRC)等表征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今后应结合多种表征技术重点探索膨胀石墨介微观孔隙结构,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膨胀石墨的理化性能,有助于推动膨胀石墨孔隙结构的深入研究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Abstract]:Expanded graphite is the raw mater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lexible graphite materials and related products. Its microstruc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lexible graphite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pore distribution, pore size, pore morphology and other pore structures in expanded graphite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graphite particle size, oxidation intercalation process, oxidation degree, washing process and expansion mode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of pore structure of expanded graphite, such as low temperature N2 adsorption method,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so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T)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were summari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of expanded graphite should be expl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xpanded graphite should be explored as a starting point,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pore structure of expanded graph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field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E04B03)
【分类号】: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秀,黄瀛华,任德庆;煤焦的孔隙结构及其与气化的关系[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3期

2 CepzeebB.П;邵素华;;碳纤维材料活化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发展[J];新型碳材料;1991年01期

3 张占涛,王黎,张睿,张丽;煤的孔隙结构与反应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2005年04期

4 承秋泉;王强;陈宏宇;陈伟钧;;一种新型的孔隙结构仪[J];石油仪器;2006年04期

5 殷艳玲;;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测试与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6 周南翔;石勇;王寿庆;;油层孔隙结构分析的模糊数学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5期

7 于淑华,李身扬,张建春;几种粘土的孔隙结构与催化活性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7年01期

8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9 陈亮;谭凯旋;刘江;曾晟;;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杨永良;李增华;季淮君;彭英健;刘震;;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特性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莲;李德建;何满潮;杨国兴;台启民;;岩石吸水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中言;方华;白武明;;砂岩孔隙结构的图象分析及其物理意义[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陈红宇;范明;陈伟钧;;压汞法、气体吸附法联合测定岩石的孔隙结构[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张元中;孟英峰;;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孙蔷;张向倩;陆安慧;;核壳限域空间内纳米炭球孔隙结构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唐刚;晏信飞;杨志芳;曹宏;;致密砂岩孔隙结构CT成像及等效速度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张璨;郭德勇;;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及对CH_4的吸附性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郝耐;王永亮;毛灵涛;刘庆;;基于压汞法的煤岩孔隙结构实验研究与分形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肖立志;朱国钦;高守双;金振武;;核磁共振新技术在岩芯分析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春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季淮君;可溶有机质对煤层瓦斯储运特性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张静平;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郑江韬;低渗透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方宁;铝用炭阳极孔隙结构及成型裂纹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新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李想;铝用碳阴极孔隙结构及钠渗透—膨胀—蠕变过程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景岩;杏南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殷艳玲;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经伟;农业恢复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憧;低渗透煤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树海;透气钢的制备及性能分析[D];华侨大学;2016年

4 张秋生;低—中阶煤及煤系泥页岩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治洋;超临界CO_2与煤流固耦合的煤岩物性演变及其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魏远;潞安矿区3~#煤层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解吸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7 张成旺;粉炭再生制备成型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王合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淑婷;D油田P油层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于华伟;单颗粒煤孔隙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9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