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磷脂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4:06

  本文关键词:磷脂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胶囊技术通过选用合适的壁材将芯材物质包埋起来,使芯材物质与外界隔离,从而达到保护芯材物质,维持其营养和功能长期稳定的目的。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方法,因其干燥温度相对较低,芯材物质不容易被高温破坏,所以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功能性食品和营养食品的制备中。本实验即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方法对磷脂微胶囊进行制备研究。 本文研究了磷脂微胶囊化制备的工艺、方法及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磷脂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法磷脂微胶囊的制备。 本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选取了明胶与糊精复配作为微胶囊的主壁材,再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实验的优化条件:明胶与麦芽糊精两种壁材的质量比为1:3;芯材与芯壁材总量的质量比为0.4:1;固含量为25%,选取乳化剪切速度为5500r/min、乳化剪切时间为15min、乳化剪切温度为45℃;蔗糖脂作为乳化剂,其含量为2.5%;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进料速度为20mL/min、出风温度为114℃。所得到产品的包埋率最高为68%。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对壁材进行了筛选考察,又用另一蛋白聚糖复合体系对磷脂微胶囊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中,采用了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壁材配比、乳化温度、进风温度、进料温度四个因素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采用蛋白、淀粉多糖及乳化剂、增稠剂构成复合壁材,壁材中蛋白与淀粉多糖的比例为1:2.5;乳化温度为70~80℃;均质2次,一次压力为50MPa,二次压力为20Mpa;芯材占总固形物的50%;固形物含量为20%,进料流量为18mL/min,进料温度为30~50℃;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为120-140℃。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磷脂微胶囊产品,其包埋率有大幅度地提高,达到90%以上,最高可达94%,该指标远远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最后,本文对磷脂微胶囊性质进行了表征,,如外观、含水量、吸潮性、粒径分布等。结果表明,磷脂经微胶囊化后,吸潮性降低,抗氧化能力增强,其生理活性能够长期保持,且产品无异味易食用,满足了产品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磷脂 蛋白聚糖 乳化液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包埋率 包埋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26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0 前言8-9
  • 1 文献综述9-37
  • 1.1 微胶囊技术简介9-14
  • 1.1.1 微胶囊的组成结构10
  • 1.1.2 微胶囊的分类10-11
  • 1.1.3 微胶囊化的功能与目的11
  • 1.1.4 微胶囊化的方法11-12
  • 1.1.5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12-13
  • 1.1.6 微胶囊性能的评价指标13-14
  • 1.2 磷脂简介14-23
  • 1.2.1 磷脂结构组成14-17
  • 1.2.2 大豆磷脂组成17
  • 1.2.3 不同植物的磷脂含量对比17
  • 1.2.4 磷脂物理化学性质17-18
  • 1.2.5 磷脂的制取18-19
  • 1.2.6 磷脂的用途19-20
  • 1.2.7 磷脂的生理活性20
  • 1.2.8 磷脂生产研究状况20-23
  • 1.3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介绍23-37
  • 1.3.1 喷雾干燥工艺过程23-24
  • 1.3.2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壁材选择及包埋机理24-27
  • 1.3.3 乳化液形成的机理及其制备方法27-30
  • 1.3.4 微胶囊化喷雾干燥机理30-33
  • 1.3.5 影响微胶囊性质的因素33
  • 1.3.6 制备微胶囊的主要考察因素33-34
  • 1.3.7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技术中在食品中的研究状况34
  • 1.3.8 磷脂微胶囊的研究状况和意义34-37
  • 2 实验材料、装置及实验方法37-42
  • 2.1 试剂37
  • 2.2 实验仪器与装置37-38
  • 2.3 实验装置流程图38-39
  • 2.4 实验分析方法39-42
  • 3 明胶体系磷脂微胶囊制备研究42-61
  • 3.1 壁材种类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2-44
  • 3.2 壁材配比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4-46
  • 3.3 芯材与壁材配比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6
  • 3.4 固含量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6-47
  • 3.5 乳化剪切速度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7-48
  • 3.6 乳化剪切时间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8
  • 3.7 乳化剪切温度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8-49
  • 3.8 乳化剂含量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49-50
  • 3.9 复合乳化剂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50-51
  • 3.10 均质压力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51-52
  • 3.11 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52-53
  • 3.12 喷雾干燥进料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53
  • 3.13 喷雾干燥进料流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53-54
  • 3.14 喷雾干燥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54
  • 3.15 喷雾干燥固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54-55
  • 3.16 正交实验55-56
  • 3.17 磷脂微胶囊性质的表征56-61
  • 3.17.1 磷脂微胶囊外观56-58
  • 3.17.2 磷脂微胶囊粒径分布58
  • 3.17.3 磷脂微胶囊包埋率58
  • 3.17.4 磷脂微胶囊包埋度58
  • 3.17.5 磷脂微胶囊含水量58
  • 3.17.6 磷脂微胶囊吸潮性58-59
  • 3.17.7 磷脂微胶囊包埋含量比较59-61
  • 4 蛋白聚糖体系磷脂微胶囊的制备研究61-72
  • 4.1 复合壁材配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1-62
  • 4.2 芯材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2
  • 4.3 乳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2-63
  • 4.4 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3-64
  • 4.5 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4-66
  • 4.5.1 料液固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4-65
  • 4.5.2 进料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5-66
  • 4.5.3 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6
  • 4.5.4 出风温度、进料流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66
  • 4.6 正交实验66-68
  • 4.7 放大实验68-72
  • 4.7.1 放大试验样品检测69
  • 4.7.2 磷脂微胶囊中磷脂组成变化69-70
  • 4.7.3 样品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70-71
  • 4.7.4 溶解性能测试71
  • 4.7.5 微胶囊分散性能测试71-72
  • 5 结论72-73
  • 6 创新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发表文章及成果79-80
  • 附录80-88
  • 附录1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80-82
  • 附录2 理化微生物指标82-83
  • 附录3 粉末磷脂液相色谱图83-84
  • 附录4 粉末磷脂红外光谱图84-85
  • 附录5 微胶囊红外光谱图85-86
  • 附录6 科技成果鉴定部分内容86-8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青;膨胀型红磷微胶囊阻燃剂的绿色制备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2 周德红;豆渣酶解产物作为粉末油脂壁材及其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3 徐为民;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脂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营;南京板鸭肌内磷脂的分析检测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姜文妍;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斌;酶法制备全赤豆饮料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赵伟学;脂肪酸淀粉酯的制备、表征基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李丽娜;高吸水树脂微胶囊化工艺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余宽亮;耐酸性超细CaCO_3微胶囊的制备与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7 林红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性质及在微胶囊化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闫飞;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探索[D];东华大学;2010年

9 苗娟;可控膨胀堵漏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10 薛军;蜡质玉米淀粉的双重酯化改性及其在油脂微胶囊化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磷脂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40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