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草根行动者污名化的生成机制与放大效应——以农村环境抗争为例
本文关键词:青年草根行动者污名化的生成机制与放大效应——以农村环境抗争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青年草根行动者 农村环境抗争 污名化 社会转型
【摘要】:本文以农村环境抗争为例,基于从"结构—权力"到"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转换,建构了从识别"危险分子"、贴标签、形成负面印象、草根行动者信任危机、政治与道德审判等五个步骤的农村青年草根行动者污名化生成机制,分析了他们污名化的放大效应,提出了深化污名研究的若干策略。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社会学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公共事业部;
【关键词】: 青年草根行动者 农村环境抗争 污名化 社会转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与农民抗争维权行为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13BSH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环境维权——以安徽两村为例”(项目编号:12YJC840057)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课题“环境社会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161-07007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5;C912.6;X32
【正文快照】: 草根行动者指的是那些在底层民众中发起动员的积极分子[1]。在环境抗争中,我们有时也把这些人称为环境抗争积极分子。改革以来,我国社会转型凸显和加剧了环境问题[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环境状况的整体恶化,环境抗争行动的多发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3]。在农村环境抗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健;;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檀杏;冯丹;雷雳;;青少年上网污名化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内乡县 袁浩;莫因负面个案而“污名化”教师队伍[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傅淞巍;莫将“大妈”污名化[N];辽宁日报;2014年
3 主持人 封寿炎 (本报见习记者) 嘉 宾 潘天舒(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社会恐惧的背后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4 ;“污名化”的普遍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鬼今;人言可畏[N];经济观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车辉;不要把“污水”泼向留守儿童[N];工人日报;2010年
7 媒体从业人员 邝海炎;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公知污名化”[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王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网络舆论的“污名化”效应与“多数的暴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戎国强;李某某不能用污名化手段脱罪[N];济南日报;2013年
10 李扬;警惕把“工作需要”污名化[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璇;污名化与去污名化[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超伦;规训和控制视野下的广场舞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胡坤宁;媒介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污名化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周楚怡;网络新闻报道中“中国大妈”媒介形象的污名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5 赵小帅;新闻报道中“弱者”的正当性与“强者”的污名化建构[D];重庆大学;2016年
6 梁云鹏;中国大妈的网络污名化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黄睿;网络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陈金;污名化衍生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机制探索[D];宁夏大学;2013年
9 伍婧;女大学生群体的大众媒介污名化现象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洪芹;断裂社会化及其修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4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4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