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南京市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模拟

发布时间:2017-10-16 20:41

  本文关键词: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南京市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水质 自然增长 河岸防护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镇化的逐步发展,水质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同土地利用具有不同的污染物输出系数和蒸散系数,土地利用的变化会改变污染物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从而造成大面积的非点源污染,不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运用已有的土地利用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型来理解、探索未来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的改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InVest模型模拟得到2010年的水质净化功能,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根据2000年的土地利用矢量图,通过CLUE-S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2010年的实际土地利用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利用通过验证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结合南京市生态红线和河岸防护带得到南京市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生态红线保护情景和生态红线+河岸防护带情景这三种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本研究进一步运用InVest模型模拟三种情景下未来的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 InVest模型对产水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模拟精度较高,符合本研究的要求。(2)在南京市内,森林的水质净化功能最高,其次为灌丛、湿地、草地、城镇,水质净化功能最低的为农田。2010年南京市N、P输出和保持总量分别为829.09t、189.53t、3533.14t和850.23t。(3) CLUE-S模型模拟精度达到0.75,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2020年土地利用自然增长情景下,城镇面积比2010年增加了46.39%,农田面积减少了28.15%,该情景下会引发一系列的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在生态红线保护情景下,与自然增长情景相比,农田面积增长了8.3%,城镇面积减少了6.54%,该情景下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粮食安全将明显优于自然增长情景;在生态红线+河岸防护带情景下,与生态红线保护情景相比,森林面积增加了16.08%,湿地、农田、灌丛和城镇面积分别减少了3.27%、2.04%、0.44%和0.17%,该情景生态环境总体优于生态红线保护情景。(4)自然增长情景下南京市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为818.94t、173.35t、2887.72t和640.46t。生态红线保护情景下南京市的N、P输出量比自然增长情景下减少了5.48t和1.27t,N、P保持量增加了134.92t和44.65t,其中,城镇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减少了24.51t、3.69t、16.66t和0.5t,农田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增加了19.81t、2.4t、132.33t和37.11t,水质净化功能明显高于自然增长情景。生态红线+河岸防护带情景下南京市N、P输出量比生态红线保护情景减少了46.93t和4.81t,N、P保持量增加了34.6t和3.49t,其中,城镇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减少了22.84t、1.1t、8.966t和1.35t,农田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减少了24.62t、3.72t、43.69t和10.58t,森林的N、P输出和保持量分别增加了4.76t、0.03t、111.72t和20.06t,水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红线+河岸防护带情景的水质净化功能高于生态红线保护情景,生态红线保护情景的水质净化功能又高于自然增长情景,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南京市的河流,控制南京市的水质污染,提高南京市的用水安全,应该在贯彻执行生态红线严格管控措施的同时在河岸周围设置一定宽度的森林河岸防护带。
【关键词】:土地利用 水质 自然增长 河岸防护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前言9-2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1-22
  • 1.3.1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进展11-14
  • 1.3.2 基于数理统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净化功能影响研究现状14-17
  • 1.3.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2.2 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3 基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净化功能影响研究现状17-21
  • 1.3.4 InVest模型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现状21-22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4
  • 1.4.1 研究内容22-23
  • 1.4.2 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4-29
  • 2.1 研究区概况24-27
  • 2.1.1 自然条件概况24-26
  • 2.1.1.1 地理位置24-25
  • 2.1.1.2 地质地貌特征25
  • 2.1.1.3 气候特征25-26
  • 2.1.1.4 水文特征26
  • 2.1.2 社会经济概况26-27
  • 2.2 数据来源27-29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42
  • 3.1 CLUE-S土地利用预测方法29-33
  • 3.1.1 CLUE-S模型原理29-30
  • 3.1.2 CLUE-S模型参数30-33
  • 3.2 InVest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33-40
  • 3.2.1 InVest模型原理33-34
  • 3.2.2 模型参数34-40
  • 3.3 情景模拟40-42
  • 第四章 水质净化功能模拟精度评价42-48
  • 4.1 产水量42-43
  • 4.1.1 InVest模型产水量模拟42-43
  • 4.1.2 模型验证43
  • 4.2 水质净化功能模拟43-48
  • 4.2.1 InVest模型模拟43-47
  • 4.2.2 模型验证47-48
  • 第五章 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48-62
  • 5.1 CLUE-S模型参数设置48-54
  • 5.2 CLUE-S模型验证54-55
  • 5.3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55-62
  • 5.3.1 自然增长情景56-57
  • 5.3.2 生态红线保护情景57-58
  • 5.3.3 生态红线+河岸防护带情景58-62
  • 第六章 未来不同情景下的水质净化功能模拟62-71
  • 6.1 未来不同情景下的产水量模拟62-65
  • 6.2 未来不同情景下的水质净化功能模拟65-68
  • 6.3 未来不同情景下的水质净化功能变化分析68-7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7.1 结论71-72
  • 7.2 创新点72
  • 7.3 不足之处与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8
  • 致谢78-79
  • 作者简介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久辉;水质转化的安全风险与过程控制[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2期

2 薛岩;裴元生;呼丽娟;刘军;;介质筛护岸的水质净化功能与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3 乐;;含菌污水电化学水质净化系统[J];科技信息;1986年10期

4 黎晔;湖岸沙粒对水质净化的重大贡献[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5期

5 宋起图;蚕茧作水质净化材料效果良好[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6期

6 洪蔚;;荷兰风力水质净化装置[J];广州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7 钱慧娟;用炭纤维净化河流及水池水质[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6期

8 刘淼;李宇斌;孙勇;刘阳;;辽河保护区生态水质净化经济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02期

9 徐乃衍;;机械化养鱼水质净化处理通过技术鉴定[J];环境保护;1982年05期

10 刘正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水质的评价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霞;李小平;张利权;;周丛藻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修复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边博;吴海锁;蒋永伟;;农村水库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以塘马水库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炭素纤维生态草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4 雷爱莹;彭敏;曾地刚;李咏梅;;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和净化水质的研究[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5 刘学燕;;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水质维护设计与运行效果[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6 陈汉辉;;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填料上苔藓虫演替及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田娇;;EM技术与水质净化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8 张粲;熊晓丽;张永祥;王磊;田淼;;饮水安全与水质净化[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吕武轩;;水处理工艺过程自动加药系统[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广州马涌水质净化及综合治理方案[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同军 张兆忠;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记者 王舒 通讯员 刘艳;8亿投资改扩建水质净化项目[N];包头日报;2012年

3 钟燕;东莞水质保障增添“三把锁”[N];东莞日报;2008年

4 胡元娥邋余笑 熊婕;长沙考核各县出境水水质[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记者 李琳;中和水质净化公司满负荷运转[N];莱芜日报;2006年

6 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水产养殖育苗场;CM在河豚养殖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7 敬宪智 李强;荷兰专家来我市实施天湖水质净化研究项目[N];陇东报;2010年

8 沙志鸿;活跃在非洲战火中的给水兵[N];宁夏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春虹;我省一水质净化技术被世博会采用[N];海南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陈发春;我市污水治理获殊荣[N];莱芜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怡;塘床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协同水质净化效果及生态调控机制[D];东华大学;2016年

2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广宇;再生水消毒及输配的水质风险评价及管理[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昊;太湖上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解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亚艳;河道治理中湿地型生态岛植物适应性与水质净化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海英;水生植物提高富营养化水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晓静;峡山水库上游入库河流水质净化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步丹;南沙滨海泳场水环境特征及供水源水质提升初步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查方来;水质对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净化水质联合工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攀;伏牛溪潭链系统原位水质净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杜姗;人工水草在半咸水水域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潘丽娟;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南京市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冯旭;渭河关中段水体污染评价及水质演变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4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44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