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7:27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费结构 碳排放 碳强度 调整模型


【摘要】:北京市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要实现整体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当前,北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大的潜力。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能源的大量投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碳排放强度过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北京市在减少碳强度排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北京市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协调和优化不同类别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来实现的。随着北京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北京市的能源使用情况也开始有了调整,各种类别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在持续不断的改变。综上所述,对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强度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三种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情景对降低碳强度影响为主线,建立了基于马尔可夫预测的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划分为三种情景模式即“无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有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有石油消费比例目标引导”,分别计算各自的马尔可夫过程平均转移概率矩阵。然后,根据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以及三种情景的转移概率矩阵,对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研究。得到“无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有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有石油消费比例目标引导”三种情景下未来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结果。进而测算三种情景模式下的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碳排放强度,并对不同情境下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结果与碳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研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机理。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降低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无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情景,刚刚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40%-50%的理想目标。“有能源消费结构规划约束”情景,2020年较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52%,超额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理想目标。“有石油消费比例目标引导”情境中,2020年较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1.7%,超额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理想目标。对北京市碳排放量的降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北京市可以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持续优化,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 碳排放 碳强度 调整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4;F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14-16
  • 1.4 创新点16-17
  • 第2章 理论基础17-23
  • 2.1 碳强度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17-20
  • 2.1.1 碳强度的内涵17-18
  • 2.1.2 碳强度的影响因素18-20
  • 2.2 能源结构的内涵及其对碳强度的作用机理20-22
  • 2.2.1 能源结构的内涵20-21
  • 2.2.2 能源结构对碳强度的作用机理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管理现状分析23-30
  • 3.1 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分析23-27
  • 3.1.1 北京市煤炭消费现状及发展分析23-24
  • 3.1.2 石油消费现状及发展分析24-26
  • 3.1.3 北京市天然气消费现状及发展分析26-27
  • 3.1.4 北京市电力消费现状及发展分析27
  • 3.2 北京市碳排放强度政策管理现状分析27-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证研究30-43
  • 4.1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模型的构建30-33
  • 4.1.1 随机过程的确立30-31
  • 4.1.2 三种情景模式的确立31-32
  • 4.1.3 三种情景下转移概率矩阵的确定32-33
  • 4.1.4 三种情景下能源结构调整的实现33
  • 4.2 无调整时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实证研究33-36
  • 4.2.1 数据处理33-34
  • 4.2.2 无规划约束时能源消费结构实证分析34-36
  • 4.3 有调整时分情景的能源消费结构实证研究36-40
  • 4.3.1 有规划约束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证分析36-38
  • 4.3.2 有石油比例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证分析38-40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40-41
  • 4.5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实证研究43-53
  • 5.1 碳强度测算方法与选择43-45
  • 5.1.1 分部门计算法43-44
  • 5.1.2 懫用特定排放因子的方法44
  • 5.1.3 基于能源表观消费量的核算方法44-45
  • 5.2 碳强度测算45-50
  • 5.2.1 数据来源及说明45-48
  • 5.2.2 分情景能源消费结构碳强度测算48-50
  • 5.3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的分析与讨论50-52
  • 5.4 本章小结52-53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伯强;李江龙;;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2 王韶华;于维洋;张伟;;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1期

3 向其凤;王文举;;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潜力评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4 熊敏瑞;;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法的应对策略[J];生态经济;2014年03期

5 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6 王迪;聂锐;李强;;江苏省能耗结构优化及其节能与减排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7 李虹;董亮;段红霞;;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3期

8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9 郑有飞;李海涛;吴荣军;王连喜;;技术进步对中国CO_2减排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0年16期

10 刘传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050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50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