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细颗粒物荷电凝并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燃煤烟气细颗粒物荷电凝并行为研究
【摘要】: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形式的格局在长期内不会改变,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火电机组效率是发电行业技术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如何降低颗粒物的排放,尤其是提高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技术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在烟气流经除尘器的过程中,以荷电的方法增强颗粒物凝并使颗粒物团聚增大,可以提高细颗粒物的收集效率。本文对常用除尘技术和电凝并技术做了一个文献综述,并且在学习了颗粒物荷电凝并机理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颗粒物荷电凝并实验台。通过测量荷电区出口颗粒物的荷电量,考察了烟尘颗粒性质和荷电区电场性质对颗粒物荷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荷电量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烟尘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晕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荷电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负电晕比正电晕荷电效果好,在荷电区同样的电场强度下,极板间距越大荷电效果越好。通过测量装置进口、荷电区出口、凝并区出口三个位置的颗粒物浓度,得到了颗粒物电凝并效率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烟尘初始浓度从两方面影响电凝并效率,一方面初始浓度的增加会导致颗粒物荷电量降低,不利于进一步电凝并,但另一方面浓度的增加会大大增加颗粒物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颗粒物发生凝并;(2)荷电电压越高,颗粒物荷电量越大,凝并效果越好;(3)凝并区交变电源的功率越大,凝并区中形成的电场越强,颗粒物在凝并区中受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凝并效率越高;(4)交变电源的频率越高,颗粒物的往复运动的频次越快,发生碰撞的机会越大,凝并效率越高。
【关键词】:烟气 细颗粒物 荷电 电凝并 凝并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我国能源结构及大气污染现状9-10
- 1.1.2 细颗粒物污染的危害10-11
- 1.1.3 细颗粒物的控制标准11
- 1.2 烟气颗粒物控制技术11-17
- 1.2.1 布袋除尘技术11-13
- 1.2.2 电除尘技术13-15
- 1.2.3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15-17
- 1.3 细颗粒物荷电凝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7-21
- 1.3.1 异极性荷电粉尘在静电场中的凝并18
- 1.3.2 同极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18-19
- 1.3.3 异极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19-20
- 1.3.4 新型电凝并装置研究进展20-21
- 1.4 小结及论文研究内容21-22
- 1.4.1 小结21
- 1.4.2 研究内容21-22
- 第2章 颗粒物荷电凝并机理及实验系统22-35
- 2.1 颗粒物荷电机理22-24
- 2.1.1 电场荷电22-23
- 2.1.2 扩散荷电23-24
- 2.1.3 电场荷电与扩散荷电综合作用24
- 2.2 颗粒物电凝并机理24-29
- 2.2.1 布朗凝并24-27
- 2.2.2 库伦凝并27-28
- 2.2.3 气溶胶离子的偶极效应28-29
- 2.3 实验系统和实验设备29-34
- 2.3.1 荷电凝并室30-31
- 2.3.2 烟尘系统31-32
- 2.3.3 电源系统32-33
- 2.3.4 分析检测系统33-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细颗粒物荷电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35-41
- 3.1 实验方法35-36
- 3.1.1 实验参数及步骤35-36
- 3.1.2 颗粒荷电量测量及分析方法36
- 3.2 烟气性质对荷电量影响36-38
- 3.2.1 颗粒粒径37
- 3.2.2 颗粒物浓度37-38
- 3.3 电场性质对荷电量影响38-40
- 3.3.1 电晕极间距38
- 3.3.2 荷电电压38-39
- 3.3.3 极板间距39-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凝并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41-48
- 4.1 实验方法41-43
- 4.1.1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41-42
- 4.1.2 颗粒物分级凝并效率分析方法42-43
- 4.2 烟气颗粒物浓度对凝并效率的影响43-44
- 4.3 荷电电场参数影响44-45
- 4.3.1 荷电电压对凝并效率影响44-45
- 4.3.2 荷电区阴极间距对凝并效率影响45
- 4.4 凝并电场参数影响45-47
- 4.4.1 凝并区交流电源功率对凝并效率影响45-46
- 4.4.2 凝并区交流电源频率对凝并效率影响46-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5.1 结论48
- 5.2 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光;赵丽;温鹏飞;;双极荷电和静电凝并装置的总体设计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12期
2 冯涛;许镭;;凝并区放电类型对电凝并装置去除亚微米粉尘效果的影响[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向晓东,陈宝智,张国权;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与收集[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向晓东,陈旺生,幸福堂,李传贵,刘功智;烟尘在交变电场中的电凝并收集[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潘伯良;雒晓卫;于溯源;;颗粒凝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冯涛;魏家红;;电凝并装置收集亚微米粉尘的实验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陈旺生,向晓东,幸福堂;交变电场频率对电凝并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8 陈旺生,向晓东,幸福堂;交变电场中偶极荷电粒子电凝并的理论研究[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1年02期
9 陈旺生;董伟;郭俊一;向晓东;;微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10 凡凤仙;袁竹林;赵兵;姚刚;;驻波声场中细微颗粒凝并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满银;韩光;刘忠;高香林;;超细粉尘凝并装置中流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雒晓卫;于溯源;李金铃;;双峰分布颗粒的凝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赵海波;郑楚光;;颗粒凝并过程群平衡模拟的统一随机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罗果萍;郭卓团;张学锋;;亚微米尘粒电凝并的分形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5 唐敏康;周跃;;电除尘器中粉尘粒子的凝并[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多组分凝并过程中的相似行为[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朱继保;张德轩;孔春林;任燕;;高气流速下细颗粒的预荷电凝并[A];第十四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何剑;刘道清;徐国胜;;新型微细粉尘电凝并方法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郦祝海;刘含笑;郭峰;余顺利;;促进PM_(2.5)凝并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何剑;徐国胜;刘道清;郑孔敏;李妮妮;;微细粉尘双极荷电凝并电场极配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飞;脉冲放电电凝并结合碱液吸收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赵海波;颗粒群平衡模拟的随机模型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鹏;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及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文;PM2.5凝并与测试系统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朱泽洪;基于荷电凝并装置的柴油机试验分析及耦合DPF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吕韩雷;燃煤烟气细颗粒物荷电凝并行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赵爽;电凝并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韩光;超细粉尘凝并装置中产涡段优化布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王玉明;微小颗粒碰撞与凝并模型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7 冯涛;异极性荷电粉尘在电场中的凝并与收集[D];天津大学;2007年
8 吴君周;基于磁电分级凝并的粉尘除尘建模及仿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曹辰雨;火电厂燃煤粉尘在交流电场中凝并与脱除的实验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4年
10 卢涛;气固两相流中粒子双极荷电凝并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3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7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