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4:25

  本文关键词: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菌灵 降解特性 降解酶 土壤酶 酶活性


【摘要】: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位居全球榜首,我国农药产量一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农药的使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也会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土壤的修复,尤其是微生物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以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杀菌剂多菌灵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鉴定三方面进行菌属鉴定;研究菌株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对菌株的最适生长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对培养温度、pH值、多菌灵起始浓度、接种量、不同碳源、不同氮源等多种因素的研究,了解该降解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多菌灵降解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以及不同pH值、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研究多菌灵在农田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研究多菌灵的使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合肥市郊区某长期施用多菌灵的农田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得到多菌灵降解菌,命名为DY-1。研究表明,菌落呈圆形,直径为1~2mm,呈淡黄色,表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不透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无芽孢产生。革兰氏染色实验为阴性。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初步确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DY-1培养,发现其在经过短暂的延迟期后进入菌株生长的对数期,并于培养36h左右达到稳定期,且稳定期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菌株DY-1的生长环境进行研究,可知: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菌株对外加碳源能很好的利用,其中,葡萄糖是最佳有机碳源,对菌株DY-1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外加氮源对菌株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酵母膏是最佳氮源。通过对菌株的降解研究发现:30℃为菌株DY-1的最佳降解温度;pH为7时是菌株DY-1的最佳降解pH值;多菌灵初始浓度越高,降解率越低;最佳接种量为5%;在最佳温度、pH值、接种量条件下,葡萄糖为最佳补充碳源,蛋白胨为最佳补充氮源。从稳定性来看,多菌灵降解酶在10℃-4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降解酶稳定性受酸碱影响较大,在中性偏弱碱性环境中较为稳定。从酶促降解的效果来看,多菌灵降解酶在25℃到35℃范围内,作用效果受到的影响不大,30℃时,作用效果最好;降解酶在中性环境中作用效果最好,此结果与降解菌的最佳降解pH值一致。加入降解菌剂,非灭菌土的降解率远远高于灭菌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有助于促进多菌灵的降解。通过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特性研究,为多菌灵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施加了低浓度多菌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激活状态,施加了高浓度多菌灵,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状态。多菌灵浓度与过氧化氢酶被激活程度呈负相关;施加多菌灵,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表现为被抑制,且多菌灵浓度与抑制率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受抑制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轻微激活;施加多菌灵,土壤脲酶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状态,且多菌灵施用浓度与酶活性呈负相关。培养后期,活性被激活程度缓慢增加。多菌灵对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多菌灵可以抑制土样中细菌的生长,而且被抑制的程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多菌灵对不同浓度的土样中真菌的生长均起到抑制作用,与细菌相似,真菌生长被抑制的程度也与多菌灵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多菌灵对土样中放线菌的生长基本起到了促进作用,浓度越大,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多菌灵 降解特性 降解酶 土壤酶 酶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92;X17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引言15-1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6-27
  • 1.1 农药概述16-17
  • 1.1.1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16
  • 1.1.2 我国农药的生产、使用情况16-17
  • 1.1.3 农药危害及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17
  • 1.2 多菌灵概述17-19
  • 1.2.1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及作用17-18
  • 1.2.2 多菌灵的毒性18
  • 1.2.3 多菌灵的生产及使用情况18-19
  • 1.3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19
  • 1.4 多菌灵的降解研究进展19-22
  • 1.4.1 多菌灵的物理化学降解研究19-20
  • 1.4.2 多菌灵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20-22
  • 1.5 土壤酶22-25
  • 1.5.1 土壤酶的作用及影响因素22
  • 1.5.2 农药对土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22-23
  • 1.5.3 多菌灵对土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23-25
  • 1.6 多菌灵残留分析25-26
  • 1.6.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5
  • 1.6.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25
  • 1.6.3 分光光度法25-26
  • 1.7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6-27
  •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菌属鉴定27-34
  • 2.1 材料27-28
  • 2.1.1 样品27
  • 2.1.2 试剂27
  • 2.1.3 培养基27
  • 2.1.4 生理生化试验试剂和培养基27-28
  • 2.2 试验方法28-31
  • 2.2.1 菌株的富集、分离与纯化28
  • 2.2.2 菌株的鉴定28-31
  • 2.3 结果及分析31-33
  • 2.3.1 菌株的富集、分离与纯化31
  • 2.3.2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31-32
  • 2.3.3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32
  • 2.3.4 菌株的 16S rDNA鉴定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DY-1 生长及降解特性研究34-46
  • 3.1 材料34
  • 3.1.1 菌株34
  • 3.1.2 试剂34
  • 3.1.3 培养基34
  • 3.2 方法34-37
  • 3.2.1 多菌灵含量的测定方法34-35
  • 3.2.2 菌株生长量的测定35
  • 3.2.3 温度对DY-1 生长的影响35-36
  • 3.2.4 pH值对DY-1 生长的影响36
  • 3.2.5 外加碳源对DY-1 生长的影响36
  • 3.2.6 外加氮源对DY-1 生长的影响36
  • 3.2.7 不同温度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6
  • 3.2.8 不同pH值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6
  • 3.2.9 不同多菌灵初始浓度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6-37
  • 3.2.10 不同接种量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7
  • 3.2.11 不同外加碳源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7
  • 3.2.12 不同外加氮源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37
  • 3.3 结果与分析37-44
  • 3.3.1 多菌灵标准曲线37-38
  • 3.3.2 菌株的生长曲线38
  • 3.3.3 温度对DY-1 生长的影响38-39
  • 3.3.4 pH值对DY-1 生长的影响39
  • 3.3.5 外加碳源对DY-1 生长的影响39-40
  • 3.3.6 外加氮源对DY-1 生长的影响40
  • 3.3.7 不同温度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0-41
  • 3.3.8 不同pH值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1-42
  • 3.3.9 不同初始浓度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2
  • 3.3.10 不同接种量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2-43
  • 3.3.11 不同碳源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3
  • 3.3.12 不同氮源对DY-1 降解多菌灵的影响43-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DY-1 降解酶酶学特性研究46-51
  • 4.1 材料与方法46-47
  • 4.1.1 菌株、培养基和试剂46
  • 4.1.2 粗酶液的制备46
  • 4.1.3 粗酶液酶活力的测定方法46
  • 4.1.4 降解酶的热稳定性46-47
  • 4.1.5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47
  • 4.1.6 降解酶的酸碱稳定性47
  • 4.1.7 pH值对酶活的影响47
  • 4.2 结果与分析47-49
  • 4.2.1 降解酶的热稳定性47-48
  • 4.2.2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48
  • 4.2.3 降解酶的酸碱稳定性48-49
  • 4.2.4 pH值对酶活的影响49
  • 4.3 本章小结49-51
  • 第五章 多菌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51-61
  • 5.1 材料与方法51-54
  • 5.1.1 土样、试剂、培养基和菌株51
  • 5.1.2 农田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51-52
  • 5.1.3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52-53
  • 5.1.4 多菌灵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影响53-54
  • 5.2 结果与分析54-60
  • 5.2.1 微生物对多菌灵降解的影响54
  • 5.2.2 土壤水分含量对多菌灵降解的影响54-55
  • 5.2.3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55-56
  • 5.2.4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56-57
  • 5.2.5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57
  • 5.2.6 多菌灵对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影响57-58
  • 5.2.7 多菌灵对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58-59
  • 5.2.8 多菌灵对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影响59-60
  • 5.3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61-64
  • 6.1 结论61-62
  • 6.2 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凤霞,顾振新,方维明,汪志君;苦味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3期

2 刘新,尤民生,蔡志成,廖金英,魏英智;土壤中毒死蜱降解菌的诱发和持效期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3 臧瑞玲;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农田土壤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4 吴智诚;佘晨兴;马秀玲;陈盛;;机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J];福建轻纺;2006年10期

5 秦华;林先贵;尹睿;陈瑞蕊;张华勇;王俊华;;接种降解菌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降解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6期

6 张祥胜;熊涛;;烃降解菌研究进展及低能离子束应用于诱变育种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7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基成;张秀霞;房苗苗;吴伟林;赵朝成;鲁军;;两株吡啶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9 张秀霞;王基成;吴伟林;房苗苗;鲁军;;一株喹啉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瑞玲;鲁春辉;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D.J.Vaccal;W.F.Bleam;W.J.Hickey;霍炜洁;于江;;土壤中腐植酸吸附菲的降解菌的分离[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荣;张颖;任瑞霞;李慧;王新新;史荣久;徐慧;;利用载体吸附富集方法筛选土壤中芘降解菌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平芝;李小会;张玲;朱晓飞;王睿勇;;溴甲烷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体文;魏朝俊;贾临芳;赵建庄;;丙环唑降解菌筛选的初步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东岳;李勇;丁万隆;刘敏;;人参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野;邓新平;胡国胜;;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菌的培养和筛选[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中华;梁静儿;杨建强;周君;李成华;李太武;;原油微生物群落构成及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9 李宝庆;鹿秀云;李社增;马平;;甲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新新;白鹤;李辰;赵丽彬;吴亮;韩增;安伟;陈宇;;耐盐烃降解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秋蓉;极地微生物研究六年终成正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桂萍;氟氯氰菊酯降解菌FLQ-11-1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刘芳明;3 株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Shewanella sp.NJ49、Pseudoalteromonas sp.NJ289和Planococus sp.NJ41)基因组学及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袁军;印度洋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及降解菌新种的分类鉴定与降解机理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许敬亮;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马静;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侯颖;芳氧苯氧丙酸类和氯乙酰胺类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代谢途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宋立超;盐土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分离及其污染修复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骆苑蓉;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新;有机磷杀虫剂降解菌的诱发、分离与降解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10 王云慧;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反应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瑞雨;渤海湾中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及其固定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顺;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筛选、鉴定和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茂东;石化恶臭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剂的制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赵丽军;东海和黄海海水中DMSP降解菌的分布、多样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周海燕;多环芳烃嗜盐降解菌的分离及芘降解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潘艳梅;降解菌DDS-1产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及其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朱丹;DDT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淑妹;一株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的鉴定与降解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黄勇;细菌好氧降解多环芳烃上游途径基因多样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冷学军;聚磺泥浆复合污染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3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73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