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废水农药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废水农药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农业型村落地表水体长期遭受混合农药污染,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的情况,于2015年8月在广州市近郊建立了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混种修复示范区,开展了沉水植物的构建对示范区7种农药(4种有机磷农药、2种有机氯农药和1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控制、底栖动物恢复效果及常规水质指标浓度削减的研究,并采用风险商(RQ)法对水体中的农药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示范区重建的半年内,水体中毒死蜱、氰戊菊酯、腐霉利、甲拌磷和乙草胺5种农药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75%,马拉硫磷和乐果的去除率约为50%。构建后,腐霉利由中等风险降为低风险,毒死蜱、乙草胺和乐果由高风险降为中等风险,其他3种农药的RQ值均显著下降(P0.05)。综合质量浓度和生态风险控制效果,将甲拌磷和马拉硫磷列为重点控制农药品种。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及多样性较修复前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并与沉水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各项常规水质指标质量浓度显著下降(P0.01),水质基本上从地表水标准的劣Ⅴ类提高到Ⅲ~Ⅳ类。综上所述,沉水植物的构建可有效控制水体中混合农药的质量浓度,降低其对水体的生态风险,恢复底栖动物多样性,是修复广东农村地区混合农药污染水体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项目(2015B020235008)
【分类号】:X703;X592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环保设施匮乏,生活修复重建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Nurminen et al.,废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农村污水已成为我国水2009;Donk et al.,2002;Declerck et al.,2007),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干钢等,2013)。同时,为保虽已被应用于处理农村污染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博;北森良之介;;底质和底栖动物——作为污染指标的底栖动物[J];海洋科技资料;1973年11期
2 ;黄河甘痢段底栖动物分布及数量[J];环境研究;1982年04期
3 俞大维;杨坚;夏白洁;郑小英;;运河(杭州段)底栖动物的污染生态调查[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8年01期
4 刘建军;底栖动物的环境生物学监测[J];干旱环境监测;1989年03期
5 钟世南;底栖动物在环境水体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1989年03期
6 宋宪国;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环境[J];山西水利科技;1997年02期
7 赵文,董双林,张美昭,张兆琪;盐碱池塘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3期
8 吴桂汉,陈品健,江瑞胜,方志山,杨圣云,许振祖,林元烧;贝虾混养池底栖动物调查及有机污染评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纪炳纯,王新华,罗阳,张士禄,王少明,张宇;引滦工程上游底栖动物及其水质评价[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钰;谷孝鸿;;江苏五市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调查及水质评价[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强;来永斌;孙晓怡;金福杰;;辽宁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演替(1980~1996)与水质生物学评价[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袁兴中;陆健健;;长江口九段沙的底栖动物及其生态学特征[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徐兆礼;蒋玫;白雪梅;朱江兴;袁骐;陈亚瞿;;长江口底栖动物生态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张志南;邓可;周红;范士亮;;南黄海两种生境底栖动物粒径谱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池仕运;陈胜;;应用底栖动物评价三峡库区支流生态环境状态[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曹婧;蔡立哲;彭欣;陈昕椺;吴辰;傅素晶;刘莎;许鹏;;漳江口红树林区小型底栖动物冬季丰度和生物量[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蔡立哲;杨洁;;北部湾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张永普;周化斌;应雪萍;;洞头岩相潮间带夏季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A];浙江省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罗民波;;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10 池仕运;胡菊香;高少波;马沛明;;底栖动物监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黄长秋 记者 杨阳腾;云霄发现全国最大白骨壤纯林[N];经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然;渤海湾环境化学要素变化对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段学花;河流水沙对底栖动物的生态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刘学勤;湖泊底栖动物食物组成与食物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侯森林;盐城保护区底栖动物及,
本文编号:1169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6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