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辛酸对酿酒酵母的生理毒性作用
本文关键词:全氟辛酸对酿酒酵母的生理毒性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酿酒酵母 全氟辛酸 细胞膜通透性 活性氧 丙二醛 ATP酶 磷脂脂肪酸
【摘要】:全氟辛酸(PFOA)因其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和很好的疏水疏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是环境中出现的最典型的全氟化合物之一,同时又是多种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作为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们对PFOA的环境影响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关注。为了探究PFOA对环境微生物的毒性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和GC/MS,分析研究了PFOA胁迫下酿酒酵母的细胞生长情况、生理变化和细胞膜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1)在PFOA胁迫下,酿酒酵母的生长情况受到抑制,PFOA浓度越高,酿酒酵母的生长越受到抑制。通过函数拟合,得出:PFOA的剂量-效应曲线方程为:E=1-exp{-exp[0.09+6.05log10(c)]),R2为0.9917,EC50为162.34 mg-L-1。PFOA的时间-效应曲线方程为:E=-4.60×10-6Xt4+9.84×10-4 Xt3-0.07Xt2+2.51 Xt+6.05,R2为0.9923。(2)100 mg·L-1 PFOA对酿酒酵母具有急性毒性,可以在极短时间导致酿酒酵母细胞膜通透性变大,染色比达到了39.4%,细胞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升高了50.0%。在处理24 h与36 h,1、10和100 m2·L-1 PFOA处理体系中,染色细胞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ROS含量分别升高了4.8%与22.1%,12.7%与35.6%,169.8%与215.3%;MDA含量分别升高了20.8%与40.9%,65.5%与181.8%,112.5%与286.4%;RFI均出现显著下降,降幅分别达到9.9%、16.5%、33.1%和16.8%、29.7%、35.4%。且ROS含量、MDA含量与RFI降幅均与PFOA胁迫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在PFOA胁迫下,酿酒酵母细胞内Na+ K+-ATP酶活性、Ca2+ Mg2+-ATP酶活性与总ATP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 PFOA胁迫下,通过GC/MS检测出酿酒酵母11种脂肪酸,其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18:2ω6,9为主要成分,18:2ω6,9作为酿酒酵母的特征脂肪酸,18:2ω6,9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含量与PFOA浓度呈负相关,16:1ω)7t/16:1ω7c比值与PFOA胁迫浓度呈正相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s/PLFAs)与PFOA胁迫浓度呈负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香山,张学文;酿酒酵母表达系统[J];生命科学研究;2004年S1期
2 李华;单祖华;王华;;二氧化碳对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抑制[J];科技导报;2008年05期
3 赵树全;刘悦才;江国托;;酿酒酵母菌体中辅酶Q_(10)的提取及测定方法[J];酿酒科技;2008年11期
4 张晓阳;李余动;吴雪昌;;酿酒酵母的“组学”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工程菌株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8期
5 王陆;基因操纵着酿酒酵母的改良[J];遗传工程;1984年04期
6 毛小洪;蔡金科;;用重组DNA方法构建分解淀粉酿酒酵母的新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7 周薇;;利用酿酒酵母生产谷胱甘肽[J];微生物学杂志;1989年02期
8 林影;高重焕;依田幸司;山崎真狩;;一种新的酸性磷酸酯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9 郭世宜,宋林生,,王学,樊廷玉,王秀玲,赵素然,张自立;酿酒酵母超微结构观察方法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曾云中,左小明,吴雪昌,张冬妮,朱晓平,李卫旗;糖化酵母及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中若干条件的探索[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峻岗;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糖基化过程基因工程改造[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继旺;李琳;黄耀熊;;酿酒酵母生长过程中活性变化的荧光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3 张梁;石贵阳;王正祥;章克昌;;具有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晓峰;江贤章;吴松刚;黄建忠;;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在酿酒酵母中共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生强;林琳;;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丹燕;刘欣;许琳;严明;;酿酒酵母醛糖还原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纯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王庆杰;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表面表达蔗糖合成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才姑;江澍;朴英杰;;人自噬基因hATG12在酿酒酵母自噬过程中的作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龚婷;何飞;廖媛;高向东;;酿酒酵母Rho4 GTP酶调控机制的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鲍晓明;付加芳;陈蕾;王明鹏;;酿酒酵母胁迫转录因子Bdflp的功能研究[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霞;计算机可操控酵母菌内特定基因开关[N];科技日报;2011年
2 治;酿酒酵母部分蛋白组图谱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清理;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于佳淼 李成群;安琪超级酿酒酵母及其应用技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雯;Spt15及转录本UTR重叠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吕小妹;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进行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谢文平;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刘宁;本土酿酒酵母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及优良菌株的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孙恒一;多拷贝人/鲑嵌合降钙素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优化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赵伟军;工业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强化S-腺苷-蛋氨酸生物合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王付转;絮凝性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发酵[D];江南大学;2008年
8 李莉莉;酿酒酵母耐性机理的代谢组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丽琳;酿酒酵母应对镉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增然;利用淀粉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亮;三条谷胱甘肽生物合成途径在酿酒酵母中组合表达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黎明;酿酒酵母镉反应机理及镉拮抗物筛选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梓端;可利用淀粉的car1基因缺失酿酒酵母工程菌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索凡;酿酒酵母乙醇及3-羟基丙酸代谢的辅因子工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陈丽媛;工业生物质弃物(棕榈壳/木糖母液)高值转化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及生产工艺初探[D];山东大学;2014年
6 陈佩佩;酵母蛋白功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杰;酵母细胞表面电位与絮凝及衰老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8 李俊娴;酿酒酵母NDE1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赵秀;通过筛选酿酒酵母突变体库探讨吩嗪-1-羧酸杀抑真菌的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高丽Z
本文编号:1169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6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