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滇池湖滨带浅层地下水脱氮技术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16:00

  本文关键词:滇池湖滨带浅层地下水脱氮技术中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湖滨带 浅层地下水 脱氮 中试


【摘要】:滇池湖滨带退耕区,是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要区域,该区域范围广阔,其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N03--N)污染突出,并具有碳氮比(C/N)低、水位变化大且N03--N浓度波动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寻求经济合理、能适应该区域现场条件的污染控制技术。本试验针对解决该污染问题的工程技术,在已有的小型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设计出添加碳源的生物反硝化系统和添加硫源的生物反硝化系统,并开展中试研究,目的是确定工艺的可行性及设计参数,用于指导实践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两个系统对于C/N低、水位变化大且N03--N浓度波动大情况下的浅层地下水体中的NO_3~--N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添加硫源系统对N03--N的去除效果较添加碳源系统的好。系统脱氮主要在反应池中完成,两个系统反应池在NO_3~--N浓度较低(0.95-7.67mg/L)的情况下,N03--N脱除到很低的水平(0.08~2.30 mg/L),分别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Ⅰ类(硫源)和Ⅱ类(碳源)标准,去除率为93.1±12.7%(硫源)和79.0±16.4%(碳源),体积负荷为0.7±0.4 g/m3/d(硫源)和0.6±0.3 g/m3/d(碳源)。反应池在N03--N浓度较高(9.63-26.45 mg/L)的情况下,去除率为81.8士5.9%(硫源)和47.1±10.9%(碳源),体积负荷为2.1±0.7 g/m3/d(硫源)和1.6士0.6 g/m3/d(碳源)。除对N03--N有去除外,反应池对TN.NH4+-N.NO2--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对N02--N的去除率随N03--N去除率的降低而降低。同时两个系统反应池出水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添加硫源系统出水中未出现水体pH下降、硫化物或硫酸根积累;添加碳源系统出水中也未出现COD升高。恢复池可进一步净化水质,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上有一定作用,但存在底泥释放TP的现象并且在系统运行后期存在植物残体分解引起COD浓度升高的情况。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下水修复的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模拟了滇池湖滨退耕区浅层地下水的现场条件,进行了脱氮技术的中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控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杰;金相灿;胡社荣;胡小贞;年跃刚;;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7期

2 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邓红兵,许秋瑾;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J];生态环境;2005年02期

3 王洪君;王为东;尹澄清;潘宏凯;卢金伟;;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小刚;汪晶晶;;湖滨带深度处理技术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21期

5 王莹;冯育青;阮宏华;;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周丹丹;吴文卫;;湖滨带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尹延震;储昭升;赵明;李泽坤;叶碧碧;金相灿;;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8 肖宏现;;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9 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王晓艳;赵素婷;;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泊科学;2011年05期

10 李春华;叶春;赵晓峰;王秋光;陈小刚;孔祥龙;卢少勇;徐东炯;陈桥;;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驰;周念来;康玉辉;苗滕;;论湖滨带对延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王超;郝宇驰;陈海英;张晴波;;洱海东区陡岸湖滨带生境问题的诊断[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3 邓婷婷;叶春;李春华;;我国湖滨带的现状及其生态修复研究进展[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南箔;李波;杨琳琳;卢书兵;;滇池湖滨带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影响分析[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5 张蕊;曹蓉;叶春;李春华;朱琼芳;;太湖湖滨带兼性厌氧菌的筛选及优势菌种性质的鉴定[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阔;大理今年修复70公里洱海湖滨带[N];云南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勾六零;大理市不断丰富“洱海经验”内涵[N];大理日报(汉);2007年

3 刘东征 田桂平;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为洱海水专项勘测护航[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记者 涂序波;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N];大理日报(汉);2006年

5 通讯员 王灵峡;洱海湖滨带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削减[N];大理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马波;洱海擦亮“眼睛”行动[N];科技日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杨银华;洱源县为洱海构筑生态新屏障[N];大理日报(汉);2008年

8 通讯员 熊国忠 石磊;洱海保护实施“六大工程”见实效[N];大理日报(汉);2006年

9 郑劲松;云南省政府实施紧急治理措施[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赵红;洱海自然湖泊景观效应初现[N];大理日报(汉);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佳;星云湖南岸湖滨带景观规划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裴琳;呼日查干淖尔湖滨带土壤表层侵蚀与堆积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欧芙容;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主微量元素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贺静;乌梁素海湖滨带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宋佳;博斯腾湖滨带不同年龄柽柳日光合作用差异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孙淑霞;南四湖湖滨带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D];山东大学;2016年

7 芮艳兰;滇池湖滨带浅层地下水脱氮技术中试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徐守国;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保护区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7年

9 尹延震;洱海湖滨带环境特征与海菜花恢复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王长春;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6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76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