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出处:《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纯化 壳聚糖 聚酰胺 抗氧化活性
【摘要】:甜菊糖提取工艺中产生的大量甜菊叶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废渣中存在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的天然有机物,如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对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从甜叶菊废渣中回收黄酮类化合物的可行性,为甜叶菊废渣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比较三种显色方法的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最佳测定方法为Na NO2-Al(NO3)3-Na OH法,优化了测定条件,分析了方法的精密性。结果表明: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波长为500nm,在0.002-0.024mg?m 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R2=0.9998,加标回收率在96.0-104.3%之间,稳定性、重现性良好。(2)采用乙醇水浴提取,探讨了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提取率达到0.62%。(3)采用壳聚糖-聚酰胺联合纯化醇提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度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壳聚糖絮凝纯化的最佳条件为絮凝温度35℃,p H=5,搅拌时间15min,壳聚糖加入量1.0m L;研究了聚酰胺对醇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解吸性能、吸附动力学等方面,并优化了聚酰胺层析柱的吸附解吸条件,验证了新工艺中聚酰胺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层析柱上样浓度为0.2mg?m L-1,流速1.5m L?min-1,洗脱液为60%乙醇,流速1.5m L?min-1,最终黄酮类化合物纯度由醇提物的8.15%上升了到53.42%,聚酰胺可重复利用至少6次。(4)采用化学反应法,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法对纯化物质的结构进行鉴定,并从还原性,自由基清除率等方面,与抗坏血酸比较,分析了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纯化物主要为5,7,3’,4’-羟基黄酮类,抗氧化活性良好。本研究采用Na NO2-Al(NO3)3-Na OH法测定甜叶菊废渣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实际应用当中。提取步骤高效,易控制,设备简单、成本低。纯化步骤采用壳聚糖预处理,解决了聚酰胺不易再生的缺点,大大降低了成本,为回收利用甜叶菊废渣,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28;X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倬斌,高若梅;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9期
2 黄晓辉;;乙醇回流法提取葡萄渣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09期
3 张海容;梁晓春;陈金娥;;槲皮素-Al~(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J];分析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4 徐桂花;于颖;;溶剂提取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5 郭清泉;林淑英;周立清;邓淑华;;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法探讨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机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6 杨明;黄剑波;胡文娥;;微波、超声波提取莲子芯黄酮方法比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7 李力;杨晋;朱桂花;;酶法辅助提取苦豆子渣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1年06期
8 刘宁;朱沛沛;李嘉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2年07期
9 吴聪华;程华;李琳玲;姜德志;袁红慧;程水源;;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于涛,钱和;膜分离技术在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静;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艳丽;D101树脂法分离银杏黄酮类物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蔡定建;脐橙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与测定方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0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3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