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排污水中残余药剂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循环水排污水中残余药剂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 出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冷却水排污水 混凝效果 剩余浊度 通量比 脱盐率
【摘要】:为了保证循环冷却水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排污处理。循环冷却水排污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盐类之外,还含有为防腐、防垢、杀菌而加入的各种水处理药剂。如果我们能够对循环冷却水排污水进行一定处理,将其回用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甚至锅炉补充水,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新鲜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根据循环水排污水的水质特点,设定了一套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优化了各工艺的工艺参数,并考察了各工艺的影响因素;然后考察了排污水中的药剂对混凝效果及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最后在此工艺基础上考察了排污水中的药剂(单体药剂和复配药剂)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反渗透膜用阻垢剂和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优化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0.8 mg/L时,混凝效果最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3.49%。PASP对混凝效果影响最大且剩余浊度波动性大,波动范围0.85-1.78 NTU。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PAC最佳量影响最大,波动范围20-70 mg/L。复配药剂存在条件下,出水剩余浊度都大于无药剂时的0.98 NTU。(2)循环水排污水中的药剂对膜用阻垢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静态试验中,5 mg/L 1227对ZC-R1200产生了最大作用,阻垢率下降了88.84%。动态试验中,单体药剂PASP、HEDP、ATMP和NaClO3的浓度分别为20 mg/L时,通量比下降最大,分别为4.07%,11.45%、11.29%和3.98%。15 mg/L PASP和15 mg/L HEDP复配时,通量比下降最大,为15.38%。(3)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反渗透膜通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50 mg/L PASP时,通量比下降最小,为5.53%,远小于空白时的18.95%,相反,在50 mg/L1227时,通量比下降最大,为46.63%,而此时的脱盐率则达到最大,为99.59%。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it regularly. In addition to a large amount of salt,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wastewater contains various water treatment agents for anticorrosion, anti scaling and sterilization. If we are able to discharge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o a certain treatment, the supplement of water reuse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and boiler water, and can save a large amount of fresh water,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ring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of circulating water, set up a set of treatment process (coagulation + quartz sand filtration +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 reverse osmosis),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 and then inspected the sewage medicament on coagulation and mixing the coagulant dosage; finally this process was studied on pharmacy sewage (single drug and drug combination) influence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scale inhibitor an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1) when the dosage of PAC and PAM is optimized to 40 mg/L and 0.8 mg/L, the coagulation effect is best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urbidity can reach 93.49%. PASP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oagulation effect and the volatility of residual turbidity is large, and the range of fluctuation is 0.85-1.78 NTU. The twelve alkyl two 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1227)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optimal amount of PAC,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is 20-70 mg/L. Under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 agents, the residual turbidity of the effluent was more than 0.98 NTU without the drug. (2) the reagents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wastewater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cale inhibitor. In the static test, 5 mg/L 1227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ZC-R1200, and the scale of scale inhibition decreased by 88.84%. In dynamic tes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ASP, HEDP, ATMP and NaClO3 of the monomers is 20 mg/L, the flux ratio is the largest, which is 4.07%, 11.45%, 11.29% and 3.98%, respectively. The flux ratio of 15 mg/L PASP and 15 mg/L HEDP was the largest, which was 15.38%. (3) the flux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flux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t 50 mg/L PASP, the flux ratio decreased to 5.53%, which was much less than 18.95% of the blank. Instead, at 50 mg/L1227, the flux ratio decreased to 46.63%, while the desalination rate reached the maximum at 99.5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松;文明通;刘华;;反渗透膜的污染及清洗[J];广东化工;2008年08期
2 曹红颖;;反渗透膜的污染与清洗方法[J];化工管理;2013年06期
3 ;一种测试反渗透膜性能的工具——油压测膜器[J];海水淡化;1976年02期
4 ;一种新型反渗透膜材料——磺化聚砜的制备[J];环境科学;1979年01期
5 ;一种新的反渗透膜[J];化工新型材料科技资料;1979年03期
6 沈颖,冯宝和,刘忠洲;磺化聚砜反渗透膜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2年01期
7 华遥足;反渗透膜的新发展[J];水处理技术;1984年04期
8 高从阶;膜材料的选择和几种反渗透膜[J];水处理技术;1984年06期
9 ;反渗透膜(一)[J];净水技术;1985年04期
10 薛怀德;反渗透膜法简要介绍(二)[J];膜科学与技术;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皆汉;腾瑛;王国祯;刘振勤;;用红外光谱法考察水与反渗透膜的相互作用(Ⅱ)[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2 赵立新;李永广;李文曦;户其皋;;反渗透膜专用杀菌剂的筛选及应用[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何文;张翠伶;;500MW机组反渗透膜污染分析与实施对策[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杰;沈彬蔚;黄圣散;娄云鹏;杨瑜芳;朱列平;;蓝星东丽最新化学耐久性反渗透膜的开发及应用[A];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伟;费庆志;许芝;;大连水泥厂反渗透膜污染清洗工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6 龙泽勇;;影响反渗透膜使用寿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7 刘广立;刘杰;罗欢;倪晋仁;;超低压反渗透膜饮用水深度处理性能研究(英文)[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安耿宏;林捷斌;李建新;靖大为;;超声在线监测卷式反渗透膜污染及清洗[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健;陈双星;;节水与反渗透膜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尹泽芳;王娇娜;李从举;;静电纺纳米纤维基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定槐;陶氏反渗透膜处理量大增[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张正富 曹筱凡;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反渗透膜项目在北京开工[N];中国海洋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康韧;反渗透膜将进入国产化时代[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蒋信;纳米反渗透膜在美国研制成功[N];中国包装报;2007年
5 王宁;我省反渗透膜产业抢抓机遇快速崛起[N];贵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梁晓亮;我国最大反渗透膜项目将建[N];经济日报;2008年
7 于南 整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 反渗透膜项目在北京开工[N];证券日报;2009年
8 慧聪;北京:我国最大反渗透膜项目开工[N];消费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志强;贵州汇通源泉反渗透膜热销海外[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危丽琼 通讯员 羿娅忻;从反渗透膜单项冠军到多项全能[N];中国化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航;多孔与层状纳米材料填充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赵海洋;碳基纳米材料填充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黄海;高性能耐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魏新渝;高耐氯性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段美荣;复合反渗透膜的表面形貌与性能关系及性能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肖入峰;反渗透膜系统处理维生素C凝结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许骏;抗污染耐氯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火电厂再生废水反渗透回收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新龙;光伏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立江;沼液碟管式反渗透膜(DTRO)浓缩处理工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程滕;市政污水厂出水用于热电厂冷却水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晓刚;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与工艺探索[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驭龙;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反渗透膜浓水处理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李X宇;反渗透膜处理垃圾焚烧厂与填埋场渗滤液结垢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覃浩律;废弃卷式聚酰胺反渗透膜元件的再生及运行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9 连冠楠;废弃聚酰胺反渗透膜纳滤功能化及其脱盐浓缩过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10 顾玉蓉;电子废水反渗透法深度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3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4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