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中国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中国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特征分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等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控制碳排放的政策手段多集中于工业生产领域,对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控制涉及较少。基于此,本文使用LMDI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0-2015年间我国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城乡居民人均生活间接碳排放驱动因素中,消费碳排放强度因素、消费水平因素、经济水平因素具有同向的碳排放驱动效应,消费结构因素、城乡消费比重因素、城乡结构因素具有反向的碳排放驱动效应;(2)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城乡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的主要推动力,考虑到与碳排放强度相关的技术趋于稳定,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因此居民人均生活间接碳排放量及总生活碳排放量的上升趋势难以逆转;(3)从生活消费特点上对比,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有更有利于碳减排的生活消费结构,这一点由消费结构因素、城乡结构因素的对比得以印证,但从绝对值上看,城镇居民人均生活间接碳排放值仍显著大于农村居民,因此城镇化进程将显著推动全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量的上升。本文研究可为精细化控制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Abstract]: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China's policy measures to control carbon emission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a, and the control of carbon emissions in residential areas is l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es LMDI model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2000-2015 years of life of our residents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1)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indirect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consump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actors, consumption level factors, economic level has the same carbon emission driving effect, consumption the structure factor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factors,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factors with reverse carbon emissions driving effect; (2)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level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table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related technology, the short term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so the rising trend of residents per capita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the amount of total carbon emissions and life difficult to reverse; (3) comparison from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sidents, rural residents have more favorable compared to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lif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factors, structural factors can be confirmed, but from the absolute point of view,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 value is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residents, thus rising urbanization will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e control of 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沙漠化治理政策绩效评价与校验”(批准号:41371529),“制度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定量分析”(批准号:41071353)
【分类号】:X24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等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5年,全球碳排放量达到321亿吨,过去十年中CO2排放量年均增长2.4%。我国连年的高速增长同样带来碳排放过量的问题,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报告,我国2006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排放量约占世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2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3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_2排放及减排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邢芳芳;欧阳志云;王效科;段晓男;郑华;苗鸿;;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09期
6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颖;夏斌;;广东省交通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7期
2 王志强;张惠;;人口城镇化下碳排放机理与治理框架[J];企业经济;2017年06期
3 翁琳;陈剑波;;光伏系统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4 张元栋;杜芬玲;王涛;尚晓鹏;;基于Landsat影像的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关联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7年06期
5 柴士改;;居民生活私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三级分解”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年11期
6 罗能生;张梦迪;;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环境效率[J];人口研究;2017年03期
7 刘佳;陈兴鹏;张子龙;;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因素分解[J];资源与产业;2017年03期
8 王彩明;李健;;基于LMDI的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0期
9 刘子杨;陈进;;碳排放视角下生态创新、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以中国火力发电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软科学;2017年06期
10 殷阿娜;邓思远;;京津冀绿色创新协同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凤岩;北京市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徐杰;低碳城市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控与优化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5 姜惠敏;中国城市生活碳排放的人口效应研究:2000-2010[D];复旦大学;2014年
6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海英;基于可比价IO-SDA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何艳秋;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地区分配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李华楠;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路径选择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秀丽;汤大钢;丁焰;尹航;吉U,
本文编号:1343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4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