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焦化废水中酚类降解菌及其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0 19:37

  本文关键词:焦化行业废水水质变化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2年

焦化废水中酚类降解菌及其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

曹军伟  

【摘要】:苯酚及其衍生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大的毒性和致癌、致突变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微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与物理法和化学法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并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微生物降解在废水处理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开展酚降解菌的研究对于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在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LB、216L和以苯酚或间甲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从首钢焦化废水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26株可能的降解菌。同时,以间甲酚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驯化方法筛选得到能高效降解间甲酚、苯酚的菌株AEJ1和ANJ3。菌株AEJ1在48h内对间甲酚(790.77mg/L)的降解率达到94.6%,而菌株ANJ3对762.75mg/L间甲酚的降解率也达到了92.2%。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从2个供试污泥样品中共获得了28株不同单菌,分属于20个属的28个种,主要为变形菌纲β和γ亚群,其中4株菌可能属于新种。本研究对其中2株潜在新种AN3和AE31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AN3是Ottowia属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Ottowia beijingensis AN3T。菌株AE31为Pedobacter属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Pedobacter beijingensis AE31。 对部分菌株通过PCR扩增、分析其基因组DNA苯酚羟化酶基因,结果只从菌株AE14、AN3、AEJ1和ANJ3得到了苯酚羟化酶基因序列。菌株AE14与Pseudomonas mendocina PC3苯酚羟化酶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菌株AN3与Diaphorobactersp.J5-51的苯酚羟化酶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菌株AEJ1和ANJ3与Pseudomonas putida KL33苯酚羟化酶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均为99%。 本研究对苯酚、间甲酚降解菌AN3T进行了基因组草图的测序,并分析了其中与苯酚、间甲酚降解相关的功能基因。菌株AN3T基因组中有大量苯酚、间甲酚降解相关基因,其中orf610至orf1642共有13个基因可能参与苯酚的生物降解,构成了间位裂解途径的完整基因簇。推测菌株AN3T的苯酚降解途径为苯酚间位降解途径,而对间甲酚可能采取两条独立的代谢途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的酚降解菌种资源多样丰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菌株AEJ1和ANJ3对苯酚、间甲酚降解效果很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7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柳;任源;韦朝海;;间甲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化工进展;2008年07期

2 韦朝海;朱家亮;吴超飞;吴海珍;卢彬;李国宝;陈金贵;;焦化行业废水水质变化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J];化工进展;2011年01期

3 彭丽花;任源;邓留杰;张小璇;韦朝海;;间甲酚降解菌Citrobacter farmeri的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解析[J];环境化学;2009年01期

4 曹军伟;董纯明;曹宏斌;邵宗泽;;焦化废水中酚降解菌及其降解基因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5 徐玉泉,张维,陈明,林敏,李浚明,方宣钧;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6 沈锡辉,刘志培,王保军,刘双江;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吴坤,徐淑霞,闵航,吕镇梅,汪伦记,陈红歌,喻子牛;间甲酚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生长及产漆酶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8 李淑彬;陈振军;;微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金光;张晓华;;海洋新菌的分类与鉴定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顾立锋,何健,张瑞福,李顺鹏;一株耐盐苯酚降解酵母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J];土壤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春;焦化废水中苯酚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姚海艳;Lysinibacillus cresolivorans的间甲酚降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培诚;苯酚降解细菌GXP04及其苯酚羟化酶基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龚斌;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及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迎;;美国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与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朱彭玲;陈强;丁延芹;姚良同;杜志兵;王晶;杜秉海;;新疆地区棉花根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张广志;周红姿;杨合同;赵晓燕;;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6 张一;王凤忠;张铭铄;李妍;韩明渠;周波;毛志泉;;苹果园土壤中一株根皮苷降解菌的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凌晨;刘波;;2,4,6-三溴苯酚降解菌的筛选[J];安徽化工;2012年03期

8 鲍立宁,洪桂云,黄显怀;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刘营;李玉保;;鲁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10 曹宁;杨革非;王世彭;刘占云;汤晖;;大庆土壤盐碱菌的分离鉴定[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瑞木;雷清泉;张改强;;番茄内生细菌TB-2生化特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刘春;;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内脏类结节病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镝;;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邬纯鸿;黄毅;王文莉;钟代彬;吴广安;方艳军;;现代化奶牛场乳房炎病因调查及其防治[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6 余东游;刘韶娜;李卫芬;黄海智;;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治刚;胡江春;刘丽;汪思龙;苏振飞;王书锦;;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爱民;王敏;黄为一;;抗生素对一株假单胞菌耐镉能力的影响及其红外光谱分析[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俊;陈济安;邱志群;赵清;舒为群;;一株降解DBP菌株CQ030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席青;张德纯;管晓冉;;山西醋醅中醋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亚军;Ectoines高效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李永芹;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隋建新;单增李斯特菌鸡卵黄抗体的抑菌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祺;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朱兵峰;枯草杆菌两步法生产四甲基吡嗪的调控及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大红;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产生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肖仔君;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咏梅;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变形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酶的定向改造[D];江南大学;2010年

9 刘君昂;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莫章桦;产双酶恶臭假单胞菌的选育与酶法制备D-pHPG[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磊;产聚半乳糖醛酸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晶晶;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郎晓磊;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逯晋忠;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云斑天牛的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献芳;利用半夏凝集素构建内生工程菌及其抗同翅目害虫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砚;中度嗜盐菌新种Pontibacillus yanchengensis sp. nov.的鉴定与多相分类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亚超;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袁玮;贵州省苗族腌酸汤中产乳酸菌素菌的筛选与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贺中华;黄鳝肠道菌群的初步分析和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孟小亮;黄颡鱼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向阳,夏雷;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分解能力的初步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4期

2 刘广金;张袖丽;;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3 周群英,王士芬;含酚废水高温生物处理效果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4 刘传斌,李宁,白凤武,苗蔚荣,苏志国;酵母胞内海藻糖微波破细胞提取与传统提取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李琳,李槿年,余为一;细菌染色体DNA G+C mol%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1期

6 牛世全,胡正嘉;高效解酚细菌的筛选[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1年02期

7 陈慧,戴晖;GC/MS法分析焦化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8 樊丽华,梁英华,陈学青;焦化废水治理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9 马微,李冰清;国内氰化物测定法近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10 吴高明;刘汉杰;陆晓华;;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COD不达标原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杰;杨孟雨;;总氰化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陈艳;陈华圣;姚瑞平;刘翠霞;汪厚植;张铭金;;GC/MS测定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高明;焦化废水(液)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培诚;苯酚降解细菌GXP04及其苯酚羟化酶基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2 宋昊;降酚菌及其固定化细胞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吴志国;固定化抗重金属菌种R.metallidurans CH34降解苯酚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杨素亮;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He-Ne激光诱变育种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杨红;焦化废水优势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白静;粪产碱杆菌降解苯酚、间甲酚的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关晓燕;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董蓓;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预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虹;紫外辐射和生物膜组合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荆洁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脱碳除氮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周艳明;牛森;胡媛;张洪玲;马为民;;降解甲基对硫磷细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1期

2 许育新;孙纪全;李晓慧;李顺鹏;陈义;吴春艳;;两株菌对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PBA的协同代谢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3 赵宇蕾;呼世斌;秦宝福;许炳云;余磊;;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4 任登洲;高小朋;贺晓龙;任桂梅;王小峰;;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尚轶;沈慧敏;杨顺义;汪春益;吴永波;;草甘膦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潘学芳,罗雁非,周天;3,5-二硝基水杨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7 武晓炜,吴志国,王艳敏,董超,张丽萍,史延茂,常青;甲胺磷降解菌的紫外诱变及高产菌株的筛选[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庞金钊;王丽坤;刘文芝;杨宗政;胡丽云;;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6年01期

9 杨娜;张建新;张帆;;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10 吴敏;陈明;宦海琳;王一宇;李建宏;翁永萍;周耀明;;菌藻共固定化降解微囊藻毒素[J];湖泊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家运;陈龙宾;李平;王文杰;;单宁降解菌的筛选[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铁鹰;;角蛋白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角蛋白降解机制的研究[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蒙英;;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与强成膜菌形成的双菌生物膜的建立和特性[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4 季金殿;岳寿松;黄亦钧;游银伟;尤生波;牛钟相;;一株羽毛角蛋白降解菌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妍;胡延春;杨国栋;耿果霞;王建华;;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平芝;李小会;张玲;朱晓飞;王睿勇;;溴甲烷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徐飞高;周钰明;吴敏;;微生物降解三氟甲苯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谷晓明;赵建庄;魏朝俊;贾临芳;王春娜;吴昆明;;百菌清降解菌BJQ2的分离、鉴定及影响因素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卢静;党志;郭楚玲;;PAHs降解菌的细胞融合及降解菲的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李明锐;祖艳群;陈建军;湛方栋;何永美;李元;;阿特拉津降解菌FM326(Arthrobacter sp.)的分离筛选和鉴定[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宇;[N];农资导报;2004年

2 赵晏彪;[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秋蓉;[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张虎;[N];中国纺织报;2005年

5 张玲 王军;[N];健康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朱国梁 通讯员 时栋;[N];莱芜日报;2010年

7 周润健 张泽伟;[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徐守滨;[N];江苏科技报;2000年

9 记者 蔡忠仁;[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钟然;[N];湖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颖;芳氧苯氧丙酸类和氯乙酰胺类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代谢途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晓慧;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mpd基因克隆与定向进化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妍;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蔡志强;多芳环化合物降解菌的筛选、特性及降解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新;有机磷杀虫剂降解菌的诱发、分离与降解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6 张隽;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降解机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蒙英;3,5-DNBA降解菌和生物膜形成菌对硝基芳香烃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金花;丁草胺—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态毒理效应与生物修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春明;多环芳烃降解菌分离、降解特性及在稠油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虞方伯;邻硝基苯甲醛高效降解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ONBA-17分离、生物学特性及废水处理生物强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非;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基因克隆、突变型筛选及趋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

2 胡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及对土壤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杨小蓉;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磷农药氧乐果降解菌的生态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经良;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及海带抗感染生理学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李宁;栽参土壤中残留性五氯硝基苯微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6 宋淑红;一株尼古丁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黄巍;胺苯磺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赵孝宁;氟虫腈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菌的筛选[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慧;涕灭威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晓华;褐藻酸降解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海带受感染后的组织学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焦化行业废水水质变化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6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