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工艺处理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启动实验
本文关键词:CANON工艺处理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启动实验 出处:《化工学报》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垃圾渗滤液 CANON 曝气/缺氧搅拌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菌
【摘要】: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NH~+_4-N浓度高、C/N低、深度脱氮困难的问题,采用CANON工艺在曝气/缺氧搅拌循环交替的运行方式下,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了深度脱氮。系统经过130 d的驯化培养后成功启动,长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NH~+_4-N、TN浓度(mg·L~(-1))分别为2050±250、1625±75和2005±352情况下,出水COD、NH~+_4-N、TN浓度(mg·L~(-1))能达到407±14、8±4和19±4,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8.76%。在未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CANON工艺在曝气/缺氧搅拌的运行方式下实现了对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此外,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表明,在该运行方式下能够成功富集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各占总菌数的19.5%±1.3%和42.7%±5.02%,为CANON工艺用于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For advanced landfill leachate with high NH~+_4-N concentration, low C/N, nitrogen removal difficult problem in aeration / anoxic mixing operation cycles by CANON process, old landfill leachate achieved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system. After acclimation of 130 d after the successful launch, the long-term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n NH~+_4-N the water of COD, the concentration of TN (mg L~ (-1)) were 2050 + 2501625 + 75 and 2005 + 352, the effluent COD, NH~+_4-N, TN concentration (mg L~ (-1)) can reach 407 + 14,8 + 4 and 19 + 4,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reached 98.76%. in the adding external carbon source, CANON process in the aeration / anoxic mode mixing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landfill leachate nitrogen removal. In addition,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ssay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eration successful enrichment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nd anammox bacteria, the total 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the 19.5% + 1 .3% and 42.7% + 5.02%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NON technology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landfill leachat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7218001) 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引言近年来,垃圾填埋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法,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卫生填埋处理[1]。其主要缺点就是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的4NH-N+和有机物[2]。目前生物脱氮工艺是最常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北海,王琪,董路;垃圾填埋场构造对渗滤液成分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2 王军,罗亚田,张波兰,曾庆福;武汉流芳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氨吹脱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昊,赵勇胜,韦庆;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组分动态变化预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4 张晓星,何品晶,邵立明,李国建;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邹庐泉,何品晶,邵立明,李国建;回灌对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化学需氧量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4期
6 余以雄,罗亚田,查振林,汤红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方法研究[J];辽宁化工;2004年10期
7 王斐,廖利,王松林;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净化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8 薛丹丹;刘丹;李军;罗冬宁;;垃圾渗滤液输送管道结垢原因分析[J];四川环境;2008年06期
9 庞香蕊;黄启飞;汪群慧;王晓龙;金典;;准好氧填埋渗滤液中氮转化机理[J];生态环境;2008年05期
10 吴文萍;胡小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菲菲;段小丽;于云江;聂静;赵秀阁;王宗爽;;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对小鼠遗传毒性和血生化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秀艳;谢正苗;;集成工艺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马铮铮;梁文;;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技术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齐厚博;李继强;杜晓文;李薇;;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5 杨严;王建;;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试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士莉;宋红萍;;负载型Mn/RE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电催化功效的影响[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萍;王广智;李伟光;李鑫;;SBAC对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8 王萍;王广智;李伟光;李鑫;;SBAC对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9 于晓娟;黄群贤;庞会从;董静;;MAP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程胜高;申锐莉;洪冰;;武汉市金口垃圾场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水质特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浩;准好氧填埋单元试验研究及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李晓霜;垃圾渗滤液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万晓丽;垃圾填埋场导排层渗滤液水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金云杰;生物活性炭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明波;光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夏伟霞;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相互作用行为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陶美君;垃圾渗滤液的超声降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超;强化准好氧填埋渗滤液水质及填埋气变化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邓焕广;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潮滩的环境影响及其净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钦钦;垃圾渗滤液的高级氧化工艺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8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6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