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剩余污泥自絮凝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03:00

  本文关键词:剩余污泥自絮凝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剩余污泥 自絮凝 脱水性能 沉降性能 粒径 Zeta电位


【摘要】:为解决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中药耗或能耗过高、污泥量增加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泥自身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自絮凝调理来促进其脱水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污泥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分析污泥毛细吸水时间(tCST)、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絮凝可增大污泥粒径,提高污泥疏水性,减少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从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在最佳参数(污泥质量浓度18 g·L-1、搅拌强度200 r/min、搅拌时间3.5 min)条件下,自絮凝后污泥体积平均粒径增加11.4%,Zeta电位升高19.0%,tCST降低17.1%,SVI降低8.1%,效果显著.所考察的因素对自絮凝作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污泥质量浓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较高的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有利于提高自絮凝效果,而当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或搅拌时间大于最佳参数时,自絮凝效果则逐渐减弱.研究成果提供了利用污泥自身特性进行调理的新思路,可为优化污泥调理方式、降低调理药耗和减少污泥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sludge reduction process of Chinese consumption or consumption is too high, the problem of sludge increased, the sludge itself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roduced from flocculation to promote its dewatering performance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stirring intensity and stirring time on the effect of sludge self floccula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analysis of capillary suction time (tCST),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sludge particl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lf flocculation can increase sludge particle size, improve sludge hydrophobicit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floc surface Zeta potential,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ludge dewatering and settlement in the best performance. The parameters (sludge concentration of 18 g - L-1, the mixing intensity is 200 r/min, stirring time of 3.5 m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lf flocculating sludge volum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increased 11.4%, Zeta potential increased 19%, tCST decreased 17.1%, SVI decreased by 8.1%,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The factors ar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self flocculating effect: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and stirring time stirring strength. High sludge concentration, stirring intensity and mixing time we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elf flocculating effect, and when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stirring intensity or mixing time is greater than the optimum parameters, since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is gradually weakened.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method of conditioning using sludg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optimized for sludge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to reduce drug consumption and reduce sludge production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43)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4ZX07202-011)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副产物,具有组分复杂、性质易变、处理处置困难等特点,极易造成二次污染[1-2].脱水减容是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步骤,然而剩余污泥受“粘胶相区”的影响,高效脱水困难[3].研究表明,对剩余污泥调理后再进行脱水能够提高脱水效率[4-5].目前常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晶;王毅力;杨梦龙;;絮凝调理对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及絮体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1期

2 蒯圣龙;尹程;;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4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孙力;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7 汪海波;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8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J];安徽化工;2005年06期

9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3期

10 黄仙花;方谨继;;影响总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因素[J];安徽化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孙国鼐;;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志阳;赵英;顾平;;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10 张旭;赵玉华;常启雷;于海华;;钠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曦;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绍根;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胡安辉;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席永清;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黄伟英;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耿pび,

本文编号:1390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90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