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风险评价
本文关键词: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风险评价 出处:《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百花水库 消落带 地质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摘要】:为研究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风险水平,于2015年5月(丰水期)采集百花水库库岸区、消落区和淹没区的土壤样品,并分析了Hg、As、Cd、Pb、Cr 5种重金属的浓度。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同一采样点的不同区域分析,5种重金属的各个分区平均浓度均表现为淹没区库岸区消落区,因此各个分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可以确定Hg和Cd为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的主要风险重金属。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level of heavy metals in Baihua reservoir and its banks,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Baihua reservoir bank, sink area and inundation area on May 2015 (high water period). The concentrations of 5 kind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were analyzed.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degree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llu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heavy metal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ame sampling poin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five heavy metals in each district are shown as the sink area of the inundated area. Therefore, the average valu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of each district also shows the same law.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index method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 have certain deviation. However, Hg and CD are the main risk heavy metals of Baihua Reservoir.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563012) 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黔科合人才团队[2013]4024) 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字[2013]113)
【分类号】:X524;X53;X820.4
【正文快照】: 消落带是指因人为调度使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而在库区周围形成的特殊区域,包括周期性淹没的回水区(以下简称消落区)和长期淹没的回水区(以下简称淹没区)[1]。消落带作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存在水陆交叉污染问题[2]。由于水位周期性涨落使得消落带土壤既可能成为污染物的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立刚;方芳;郭劲松;付川;李哲;鲍振国;;三峡库区城市消落带生态规划与保护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2 孔琼菊;马秀峰;江香梅;肖复明;;江西省大中型水库消落带问题分析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3 陈海生;黄志强;冯伟荣;;水库消落带植物枫杨降污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6期
4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我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6期
5 袁兴中;熊森;李波;徐静波;刘红;王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友好型利用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谭雪梅;吉芳英;曹琳;黎司;;三峡库区出露期消落带沉积物磷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7期
7 张永祥;蔡德所;唐迎春;;桂林市青狮潭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及其生态修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傅杨武;陈明君;祁俊生;;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水体系中的迁移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8年05期
9 常超;谢宗强;熊高明;储立民;;三峡水库蓄水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10 朱俊;柯斌;卿东红;阮尚全;苏布道;罗海燕;熊昌龙;陈冬梅;李春燕;;城市河流消落带农产品中铅镉的污染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中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定勇;朱金山;马明;赵蕾;孙荣国;;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中的汞[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周月敏;张磊;吴炳方;李伟萍;;基于HJ-A/B星CCD、SPOT5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雷霞 秦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 戴娟 何清平;将消落带营造为绿色生态长廊[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孺海 李新龙 通讯员 周兵 张世梅;弥合消落带的创伤[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聂廷勇;三峡消落带初步测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汤波;让消落带披上“绿装”[N];湖北日报;2006年
6 徐旭忠;三峡腾库防汛暴露生态难题[N];西部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星 童克难;根治三峡“牛皮癣”有良方[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明贵栋;三峡库区面临污染危险[N];中国工业报;2003年
9 记者 姜澎;三峡有望形成新的生态平衡[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萌;消落带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3 张彬;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思思;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消落带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s,
本文编号:1390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9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