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城市污泥生物干化过程的有机质转化与产水规律

发布时间:2018-01-08 06:20

  本文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干化过程的有机质转化与产水规律 出处:《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污泥 降解 水分 生物干化 产水量 水分衡算 有机质


【摘要】:城市污泥生物干化期间,微生物降解有机质产生水分,影响最终的干化效率。该研究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城市污泥生物干化,测定了干化过程不同阶段的有机质组分转化,并通过水分平衡方程计算了污泥干化过程中堆体的产水量,研究了干化过程的产水规律。结果表明,第1次高温期是有机质降解最快的时期,日均降幅达6.68 kg/(t·d);生物干化完成时,有机质中的易降解有机质(易水解物和脂类)比例由49.91%降至37.94%,腐殖酸的比例由39.34%升至54.14%;堆体总产水量为61.80 kg/t,产水速率排序为:第1次高温期升温期第2次高温期降温期,其中第1次高温期日均产水速率达6.51 kg/(t·d),该时期也是有机质降解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物干化过程中,堆体产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为1:6.7,产水量远低于蒸发量,各阶段的产水量变化可为优化生物干化工艺提供参考。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municipal sludge biodryin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produces moisture, which affects the final drying efficiency. This study adopts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for municipal sludge bio-dry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rying process was measured. The water yield of sludge during drying process was calculated by water balance equation, and the law of water production in drying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was the fastest time for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with a daily average decline of 6.68 kg/(t 路dl. The proportion of 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hydrolysate and lipids) in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from 49.91% to 37.94 and the proportion of humic acid increased from 39.34% to 54.14 when the biodrying was completed. The total water yield of the reactor is 61.80 kg / t, and the order of water production rate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the second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the second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The average daily water production rate of the first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was 6.51 kg/(t 路dl, which was also the period of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of organic matter. The ratio of water production to evaporation is 1: 6.7, which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evaporation. The variation of water production in each stag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biological dry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538;4130163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4D010001)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蔡璐,葛奇峰,高定,沈玉君.城市污泥生物干化过程的有机质转化与产水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5):274-279.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5.040 http://www.tcsae.orgCai Lu,Ge Qifeng,Gao Ding,Shen Yujun.Dynamic variations of organic compositions and water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恬豪;陈同斌;郑国砥;高定;刘洪涛;周海宾;;酒精加工废弃物与城市污泥混合高温好氧发酵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13期

2 王耀华;朱洪光;;厌氧发酵池搅拌强度控制及有效性预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厌氧发酵法生物制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2 顾禹;;接种物对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永兵;陈洪龄;吕志刚;许宗;彭嘉培;;以干化太湖淤泥为原料烧结制砖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2 蒋文俊;吕志刚;;贡湖湾淤泥干化技术的研究[J];过滤与分离;2011年01期

3 李雪倩;李晓东;严密;严建华;;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热脱附预处理过程干化及排放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4 胡保安;;环保疏浚泥浆脱水干化技术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康军;;城市污泥生物干化技术及展望[J];科技资讯;2013年23期

6 黄文雄;苏红玉;黄丹丹;尹然;袁松;梁前芳;;通风方式对高含水率垃圾生物干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7 李春萍;蔡先明;秦侠;张红玉;;通风、翻堆和添加剂对垃圾生物干化和臭气排放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4年03期

8 霍守亮;席北斗;荆一凤;刘鸿亮;;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9 范海宏;韩丁;苏琦;;干化温度对城市污泥热值影响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李润东;张万里;孙洋;贺业光;;污泥热干化技术适应性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J];可再生能源;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成;陈泓哲;何欢;;蒸气干化垃圾-一种可持续城市垃圾处理技术[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兆龙;朱芬芬;李国傲;姜惠民;;城市污泥热干化尾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徐华成;何品晶;王冠钊;顾伟妹;邵立明;;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平;;污泥热干化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A];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应广东;乔军;吴朝军;管全红;;造纸污泥半干化脱水试验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昊;邹惠芬;费颖超;张营;杨富华;;污泥热干化技术与生物干化技术的比较分析[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农业科学与医药科学分册)[C];2013年

7 姜立安;孙卫东;汪泳;黄志强;严平;孙守林;;利用电厂烟气余热干化污泥的工程案例介绍[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姜良军;张华;;污泥低碳干化新技术[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5: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C];2012年

9 胡大卫;赖参森;郭淑琴;;因地制宜开拓脱水污泥干化、资源化出路[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营;邹惠芬;费颖超;唐昊;杨富华;;嗜热微生物在污泥生物干化领域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农业科学与医药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薇;加钙干化技术解廊坊污泥处置之急[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马薇;河底淤泥变身为“宝”[N];新华日报;2008年

3 顾定槐;苏州中新工业园污泥将干化处理[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文雯;水热干化技术污泥处置闯新路[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污泥低温干化可变资源[N];文汇报;2006年

6 郭薇;加钙干化技术处理工业污泥效果好[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徐卫星;立足中心工作 服务绿色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丁建国 通讯员 殷亚红;“三泥”污染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记者 张帅 报道组 陈汝平;婺城企业主动技改助力治水[N];金华日报;2014年

10 文吉;水专项助力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凤云;城市下水污泥流化床干化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邓文义;污泥间接式干化机理及处置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刘欢;铁—钙基调理剂对市政污泥深度脱水及干化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承辰;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齐鲁;污泥处置过程含氮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其协同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张卫军;城市污水污泥热干化特性及能耗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张兆龙;市政污泥低温热干化特性及废气成分检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孔晓伟;城市污水污泥生物干化过程控制参数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管小乐;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厂剩余污泥石灰干化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7 袁军;城市污水污泥转筒式直接干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薛白;调质脱水污泥的干化和制肥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刘麒;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干化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10 戴鼎立;两段式投药结合真空、通气方法进行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5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95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