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增强紫外-臭氧降解偏二甲肼
本文关键词:过氧化氢增强紫外-臭氧降解偏二甲肼 出处:《含能材料》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偏二甲肼(UDMH) 臭氧 紫外线 过氧化氢
【摘要】:建立了氧化偏二甲肼(UDMH)废水的H_2O_2-UV-O_3氧化体系。以偏二甲肼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检测指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组合。比较了O_3、UV-O_3、UV-H_2O_2、H_2O_2-UV-O_3四种反应体系的降解情况。初步探讨了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pH=9.0,鼓气处理24 h,臭氧投加速率19.6 mg·(L·min)-1,过氧化氢与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紫外线类型VUV+UV-C,反应时间1.5h的条件下,偏二甲肼废水(质量分数1%)中偏二甲肼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99%和99.30%。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_2O_2-UV-O_3 (UDMH) oxidation of UDMH wastewater by oxidation system. UDMH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rate as indexes,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action process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O_3, UV-O_3, UV-H_2O_2, H_2O_2-UV-O_3 four kinds of degrad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Change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pH=9.0, the drum gas treatment 24 h, ozone flow rate of 19.6 Mg - -1 (L - min), hydrogen peroxide and UDMH molar ratio of 5 to 1, ultraviolet type VUV+UV-C, reaction time 1.5h, the wastewater (mass fraction 1%) in the UDMH removal rate and COD removal rate can reach 99.99% and 99.30%.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分类号】:X789
【正文快照】: 1引言偏二甲肼(UDMH)因其高稳定性、高燃烧热值和高比冲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导弹和航天领域[1]。在偏二甲肼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偏二甲肼废水,在废水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偏腙、四甲基四氮烯、亚硝基二甲胺、甲醛等,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稳定性,且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晓宇;刘祥萱;刘博;;紫外光谱法探讨偏二甲肼废水氧化降解机理[J];含能材料;2015年10期
2 冯欣欣;杜尔登;郭迎庆;李华杰;刘翔;周方;;UV/H_2O_2降解羟苯甲酮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15年06期
3 张淑娟;陈啸剑;吴婉娥;王煊军;;微波强化Fenton降解偏二甲肼废水[J];含能材料;2013年04期
4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降解偏二甲肼废水[J];含能材料;2010年03期
5 贾瑛;李毅;张秋禹;;UV-Fenton方法处理偏二甲肼废水[J];含能材料;2009年03期
6 王晓晨;张彭义;;真空紫外光臭氧降解偏二甲肼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王煊军,刘祥萱,郭和军,李正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偏二甲肼初期氧化产物[J];含能材料;2004年02期
8 王煊军,刘祥萱,王克军,黄先祥;催化还原法处理偏二甲肼废水[J];含能材料;2003年04期
9 王增玉,张敬东;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J];工业水处理;2002年12期
10 袁贤鑫,罗孟飞,陈敏,马洛娅,金松寿;净化含氮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剂及工艺[J];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晓晨;偏二甲肼的臭氧紫外光降解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董里;2,4-D废水的臭氧、臭氧/双氧水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诚;张敏;赵娟;毕福强;王克勇;祝艳龙;崔荣;葛忠学;;重结晶工艺对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热性能和机械感度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7年05期
2 张至斌;杨婷;尹磊;殷昕;张建国;;1,1′-二羟基-5,5′-联四唑铷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J];含能材料;2017年03期
3 张至斌;尹磊;李彤;秦涧;殷昕;张建国;;新型绿色起爆药1,1'-二羟基-5,5'-联四唑钾的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J];含能材料;2016年12期
4 罗义芬;翟连杰;毕福强;周诚;王伯周;;新型含能内盐5,5′-双(3-重氮基-1,2,4-三唑)合成与表征(英文)[J];含能材料;2016年09期
5 王小军;张晓鹏;尚凤琴;鲁志艳;王霞;马骁;金韶华;;四水合5,5′-联四唑-1,1′-二氧锂盐的晶体结构与性能[J];火炸药学报;2016年04期
6 张至斌;张建国;秦涧;殷昕;;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氨基乙二肟(DAGBTO)富氮含能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性能[J];含能材料;2016年05期
7 郝彩丽;赵子祯;曹端林;李永祥;赵林秀;;TKX-50的合成工艺研究[J];山西化工;2016年02期
8 朱顺官;卜令涛;李燕;张琳;邹涛;;起爆索的概念及其特性[J];爆破器材;2016年02期
9 郝彩丽;李永祥;吴霏;薛梅;;TKX-50中间产物——二叠氮基乙二肟的合成工艺研究[J];山西化工;2016年01期
10 熊书玲;陈树森;李丽洁;金韶华;束庆海;童宗睿;李京霖;;二水合5,5'-联四唑-1,1'-二羟基的纯度分析方法[J];含能材料;201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美玲;胺类有机废水的降解及其主要副产物的检测与处理[D];东南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拥鹏;赵旭芳;赵宁宁;严彪;高红旭;赵凤起;胡荣祖;宋纪蓉;马海霞;;DNGTz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及热安全性[J];含能材料;2014年06期
2 黄海丰;杨军;杨普;李晓强;李慧;俞艳;;四水合1,1'-二羟基-5,5'-联四唑钠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J];含能材料;2014年04期
3 朱周朔;姜振明;王鹏程;陆明;苏强;余咸旱;;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的合成及其性能[J];含能材料;2014年03期
4 毕福强;肖川;许诚;葛忠学;王伯周;樊学忠;汪伟;;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的合成与性能[J];含能材料;2014年02期
5 毕福强;樊学忠;许诚;李吉祯;蔚红建;付小龙;王伯周;;1,1′-二羟基-5,5′-联四唑的合成及理论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3年04期
6 毕福强;樊学忠;许诚;王伯周;郑亚峰;葛忠学;刘庆;;不敏感四唑非金属含能离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含能材料;2012年06期
7 李群生;冯召东;赵宇;王宝华;;激光动态法测定DL-酒石酸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黄海丰;周智明;;基于有机阴离子的含能离子盐研究进展[J];火炸药学报;2012年03期
9 李群生;赵宇;秦小勇;王宝华;易争明;;乌洛托品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魏蕾;张建国;李敬玉;张同来;杨利;周遵宁;;5-硝氨基四唑高氮盐的合成及性能[J];火炸药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力;偏二甲肼污水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华;杨韵娜;刘源发;乔汉荣;;苯丙烯酰苯与偏二甲肼的反应[J];化学通报;1984年01期
2 崔广文,于秀凤,刘士英,邢晓梅;空气中偏二甲肼与肼的固体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J];中国环境监测;1988年03期
3 沈秀婉;邵逊生;张康征;;气相色谱法测定偏二甲肼中微量偏腙[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0年04期
4 孟晓红,吴婉娥,傅超然;偏二甲肼污染及治理方法评价[J];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S1期
5 贾瑛,许国根,徐勤,吴婉娥;土壤中偏二甲肼的吸附及降解规律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6期
6 任向红,樊秉安;超水分偏二甲肼再生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02年06期
7 杨树德,徐文忠,刘士锐,张统,麻密;耐受偏二甲肼的芦苇变异株系的筛选[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8 王力;张光友;谭世语;廖琪丽;;偏二甲肼污水的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1期
9 熊磷;王煊军;刘祥萱;;紫外诱导氯化法处理偏二甲肼废水[J];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01期
10 冯清伟;曾庆轩;王建营;;电去离子法处理偏二甲肼废水[J];火炸药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国;李宝庭;丛日梅;;推进废水中偏二甲肼含量在线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何浩;焦天恕;陈超;;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偏二甲肼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沙晶;徐文国;卢士香;;掺钕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郑伟双;张光友;徐文国;;掺铜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刘江强;王亚军;李俊;徐超;;偏二甲肼凝胶的微观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郑雪玲;荆彦文;苏鹏;;偏二甲肼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陈啸剑;张淑娟;周锋;;微波辐射—活性炭吸附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张光友;彭清涛;;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沙晶;卢士香;徐文国;;铜钕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晔;;溶液吸收-衍生化GC/MS法测定大气中偏二甲肼[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建;纳米管三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偏二甲肼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5年
2 梁美玲;胺类有机废水的降解及其主要副产物的检测与处理[D];东南大学;2016年
3 王晓晨;偏二甲肼的臭氧紫外光降解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张峰;偏二甲肼好氧生物降解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力;偏二甲肼污水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其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刘浩;偏二甲肼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7 徐亚飞;偏二甲肼与羟基自由基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4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0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