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铬酸钾对泥鳅鳍细胞系的毒理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铬酸钾对泥鳅鳍细胞系的毒理学研究 出处:《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泥鳅 重铬酸钾 细胞系 酶活力 微核率 金属硫蛋白
【摘要】:为探究重铬酸钾的毒性机制,建立适合监测铬污染的体外检测系统,以体外培养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细胞系(DIM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重铬酸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重铬酸钾染毒后细胞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5.3±1.2)μmol/L;暴露在浓度为0~30μmol/L的重铬酸钾中,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GSH-Px)在重铬酸钾浓度为0~20μmol/L时活性升高,当染毒浓度为30 mol/L时,活力开始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则随重铬酸钾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微核试验显示,DIMF微核率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大微核率为0.73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量很低,经重铬酸钾诱导后MT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重铬酸钾可对细胞的酶系统和遗传物质造成一定的损伤。
[Abstract]:To explore mechanism of toxicity of potassium dichromate, established in vitro detection system for monitoring of chromium pollution,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loach fin cell line cultured in vitro (DIMF) as test materials, studied the toxic effects of potassium dichrom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ssay of 24 cells were exposed to potassium dichromate colorimetric h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method (25.3 + 1.2) mol/L; exposur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30 mol/L potassium dichromate, cell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glutathione; superoxide dismutase (GSH-Px) in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s 0~20 ~ mol/L activity increased, when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is 30 mol/L, activity began to decline;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GST)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the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micronucleus test showed that the micronucleus rate of DIMF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xposure, One of the biggest micronucleus rate of 0.733%;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group of metallothionein (MT) gene expression level is low, the amount of MT gene expression induced by potassium dichrom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tassium dichromate can be enzyme system of the cell and genetic material to cause some damage.
【作者单位】: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2650)
【分类号】:X171.5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电镀、染印等工业中的铬污染对水体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铬的常见形态是三价铬(Cr3+)和六价铬(Cr6+),其中Cr3+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因此,铬在毒理学研究中主要是指六价铬,6+会造成消化道、呼吸道病变,皮肤过敏,恶性肿瘤等[U,故探讨}a对细胞的毒性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德水,邵启全,秦金山,王莉,王大桢;枸杞细胞系的建立及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J];科学通报;1985年04期
2 潘琼婧;;人的恶性肿瘤连续性细胞系(株)的建系(株)标准的建议[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02期
3 ;唐都医院建立两株细胞系克隆3条基因片段[J];中国肿瘤;1999年07期
4 张忠霞;;《科学》评出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J];今日科苑;2009年01期
5 胡新立,尚克刚;6个小鼠ES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6 薛雅丽,史忠诚,刘岸,王琦,张钰,黄小义,黄承滨,陈白滨,傅松滨,李璞;中国鄂温克 鄂伦春 达斡尔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7 唐学玺,杨震,刘成圣;小麦耐盐细胞系的筛选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甘烦远;郑光植;;植物培养细胞次级代谢产物高产细胞系的筛选[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年01期
9 沈超,郑从义,李朝阳,屈三甫;离体培养细胞系冷休克敏感差异性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4期
10 颜永杉,冯尚,刘连瑞,甄惠欣,冯之凡;大鼠非致瘤四倍体细胞系的建立及细胞遗传学和酶学特征[J];遗传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官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报告细胞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张永忠;盛红;李琳;安萍;陈佩兰;郑菁;;对两株人细胞系的鉴定[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刘永霞;朱小丽;陈玉华;郭飞;沈默;陈占国;徐威;陈德莹;陶志华;;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秀军;;血源细胞系中P2Y受体的基因表达[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力;龚明玉;何瑞龙;张立广;;X-射线对HepG2细胞系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凤蕴;樊拥军;陈君平;张飚;王丽群;;3种T细胞系细胞毒作用的比较[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王浩浩;滕理送;曹江;;新型靶向性药物BP3323对SW480和SW620细胞系的作用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建华;张彩;许晓群;王郡甫;魏海明;;IL-12和IL-15对人NK92细胞系体外细胞毒效应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慧;范列英;卢天宝;宗明;;RNAi表达载体干扰四型肽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基因在HL-60细胞系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张晓;王传新;李伟;张建;杨晓静;郑桂喜;;siRNA对HPV16 E7-HaCaT细胞系HLA-I类分子表达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吴一福;我国建立首株HCC-7721/VCR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Ⅱ型胶原特异性T细胞系与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张中桥;西京医院建立稳定表达MAGE-n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唐风;美建立前列腺癌新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朱庆、苏雁 通讯员 崔俊;白血病研究有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萍;人高分化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D-LSC-1的建立、鉴定及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2 程民;一种新的人NK细胞系的特性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鲁重美;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所合成的2'5'低聚腺苷酸合成酶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4 郭华荣;海水鱼细胞系FG、SPH和RSBF的特性分析及其在典型海洋污染物毒性检测上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5 董向阳;人肺癌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改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6 仇惠英;伴有t(16;17)(q24;q12)不平衡染色体易位的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2的建立和鉴定[D];苏州大学;2007年
7 朱红;HaCaT细胞系与皮肤鳞癌细胞系SCL-1蛋白质组差异分析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林雪梅;青蒿琥酯对K562细胞系CD34~+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杨洋;异常的表观调控下调miR-663促进原癌基因H-ras在K562细胞系的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0 刘明利;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细胞系p73、DCC、nm23-H1、nm23-H2和E2A-PBX1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文;胰腺癌高淋巴转移细胞系建立及其肿瘤干细胞特性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徐秋萍;稳定表达乙型脑炎病毒NS2B/NS4B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筛选互作蛋白中的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艳津;硫酸铜和氯化锌对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毒性效应[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4 魏春莉;TRIM28在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及其与肿瘤相关性机制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朱晨;siRNA沉默TUBB2C基因对SKM-1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6 钱雯琼;SPINK6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和定位[D];复旦大学;2012年
7 宋谨;siRNA沉默SLC7A5基因对SKM-1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8 郑婷婷;基于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筛选耐药基因标志[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吴香菊;稳定高效表达猪CD163的MARC-145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赵永祥;猪IRF1抗病毒功能的初步研究及稳定表达IRF1基因PK-15细胞系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6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1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