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焦条件和催化剂对大颗粒煤焦还原NO影响
本文关键词:制焦条件和催化剂对大颗粒煤焦还原NO影响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索一种有效的工业锅炉脱硝技术,针对管式炉,研究制焦停留时间、制焦温度和担载不同催化剂对粒径1.7~2.8 mm煤焦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900℃以下时,制焦停留时间越长,大颗粒煤焦对NO的还原性越差,在900℃时,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则不大.随着制焦温度的升高,大颗粒煤焦-NO的反应性大体呈降低趋势,但在低温段(500~600℃左右)则规律相反,呈上升趋势.添加不同种类的金属催化剂对煤焦还原NO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催化活性排序为FeCuKNaCaMg.金属元素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催化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实验条件下金属的催化能力不同.此外,煤焦本身的性质(包括挥发分含量、孔隙结构和微晶结构)对还原NO反应也有较大影响.煤焦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孔隙越发达,石墨化程度越低,对NO的还原效果就越好.
[Abstract]:To explore an effective industrial boiler denitration technology for tube furnace on coke coke temperature and residence time, supported catalysts NO reduction effect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1.7~2.8 mm co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00 DEG C, coke longer residence time of large particles of NO char worse, at 900 DEG C, effect of residence time on the reaction is little. With the increase of charmaking temperature, reaction of coal char particle -NO generally decreased, but at low temperature (500~600 degrees Celsius) is the law is on the rise. Instead,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metal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the increase of char NO capacity, the average ranking for the FeCuKNaCaMg. catalytic activity of metal elements on the char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duction effect of NO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e catalytic ability of metals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nature of coal itself (including volatile The content, pore structure and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also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reduction of NO. The higher the volatile content of coal char, the more developed the pore. The lower the graphitization degree, the better the effect of NO reduction.
【作者单位】: 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A02B03)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4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056;51506035)
【分类号】:X701
【正文快照】: 在工业锅炉[1-2]实际运行中发现,炉排上部分颗粒直径3 mm的煤(焦)会被助燃空气吹起并携带,在炉膛内短暂停留后随着尾部烟气排出,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这部分未完全燃烧的煤焦含有少量挥发分,且孔隙结构发达,有助于NOx还原.因此,本课题组拟采用收集尾部烟气携带半焦(粒径3 m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姚立英;张东国;王伟;白文娟;王红宇;;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技术路线[J];北方环境;2012年04期
2 余洁;;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状[J];洁净煤技术;2012年03期
3 王明敏;张建胜;张守玉;吴晋沪;岳光溪;;热解条件对煤焦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8年01期
4 周志军;林妙;匡建平;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制焦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6年03期
5 刘辉,吴少华,孙锐,徐睿,邱朋华,李可夫,秦裕琨;快速热解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6 唐浩,钟北京;不同催化剂对脱矿煤焦还原NO的催化能力比较[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1期
7 张守玉,吕俊复,王文选,朱廷钰,黎永,岳光溪;热处理对煤焦反应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8 赵宗彬,李文,李保庆;半焦制备条件对其还原NO反应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乾熙;贾明生;汪林杰;侯冬尽;;高效低NO_x煤粉燃烧器配套锅炉水冷壁改造[J];冶金能源;2016年04期
2 梁鼎成;解强;党钾涛;杨明顺;何璐;东赫;;不同煤阶煤中温热解半焦微观结构及形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裴连军;黄鸾;尚庆雨;韩崇刚;高少东;;大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超低排放工程应用[J];区域供热;2016年03期
4 徐力;韦振祖;高建民;王剑;赵伟;程健;杜谦;赵广播;吴少华;;制焦条件和催化剂对大颗粒煤焦还原NO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5 徐力;赵伟;王剑;刘奇;;氧气对层燃条件下烟气携带煤焦还原NO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4期
6 韩莉;武利利;钟晓晖;;链条炉改造为喷粉燃烧方式的燃烧特性模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08期
7 曾鑫;马梓淞;;煤粉工业锅炉热力系统的(火用)分析[J];煤质技术;2016年02期
8 郭天祥;吴鹏;孙志宽;赵毅;;燃煤电厂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的经济性管理[J];电力与能源;2016年01期
9 尚庆雨;;我国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1期
10 韩发年;闫志勇;;SCR烟气脱硝工艺喷氨混合装置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王硕;王博;;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2011年03期
2 杨楠;王雪;;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11期
3 ;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06期
4 赵钦新;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0年01期
5 吴立新;余洁;;美国燃煤工业锅炉技术[J];洁净煤技术;2009年06期
6 赵钦新;王善武;;工业锅炉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工业锅炉;2009年01期
7 张钦海;;中小型锅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向[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8年07期
8 赵钦新;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未来发展分析[J];工业锅炉;2007年01期
9 吴诗勇;顾菁;李莉;吴幼青;高晋生;;高温下快速和慢速热解神府煤焦的理化性质[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毅,段钰锋,陈晓平,赵长遂,吴新;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J];锅炉技术;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催化剂研究的成就[J];科学通报;1959年22期
2 董德昌;硫酸用的钒催化剂形状的工业概念[J];化学世界;1986年11期
3 陈杏松;;三种天然气蒸汽转化催化剂通过部级鉴定[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7年03期
4 郑,
本文编号:1416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1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