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木薯模拟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木薯模拟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出处:《水处理技术》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木薯废水 动力学 基质降解
【摘要】:对新型可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木薯模拟废水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进水COD为6~7 g/L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的HRT与反应器出水COD的关系,通过Eckenfelder模型与物料衡算,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假设反应器第1反应区为完全混合状态、第2反应区为平推流状态的条件下,第1反应区的动力学模型可用S_m=S_i/(1+K_1t_1)表示,第2反应区的动力学模型可用S_(me)=S_m/exp(K_2t_2-C)表示,其中K_1=0.833 3 h~(-1),K_2=0.056 63 h~(-1)。该模型预测的COD与实测COD第1反应区出水平均相对误差为9.43%,第2反应区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84%。而当可控内循环开启后,需引入修正系数α(2.0~2.8),经修正后的计算COD与实测COD吻合度较高。
[Abstract]: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controllable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 treatment of cassava wastewater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t COD to 6~7 g/L,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T and the reactor effluent COD different, through the Eckenfelder model and material balance, the dyna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irst reactor reaction zone is completely mixed state, the second reaction zone of plug flow st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ynamic model of the first reaction zone by S_m=S_i/ (1+K_1t_1) said that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second reaction zone by S_ (me) =S_m/exp (K_2t_2-C), including 3 K_1=0.833 h~ (-1), K_2=0.056 63 h~ (-1).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COD COD first reaction zone from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9.43%,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second 16.84%. when the reaction zone controlled internal circulating after opening, need to introduce a correction coefficient (2.0~2.8), The corrected calculation of CO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COD.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107021-5-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BA019213)
【分类号】:X703.1
【正文快照】: 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作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具备诸多优点,其占地面积小、运行状态稳定、处理效率高、适合处理高含量、可生化性好的有机废水,对不同性质的废水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且能和多种好氧工艺组成联合工艺使用[1-4]。目前IC反应器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功应用于啤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广勤,俞宏英,李辉勤,樊自拴,孙冬柏,孟惠民,刘国光;贵金属氧化物阳极电解处理乙醇模拟废水的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01期
2 孔荔玺;薛峰;陈莉莉;孙庆业;杨林章;;尾矿吸附模拟废水中磷的初步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5期
3 钱庭宝 ,李春荣 ,王补森 ,朱端慧 ,宋福云 ,陈洪彬 ,何炳林;含硼模拟废水处理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2年04期
4 唐世宏;;炼锡废水的治理[J];化工环保;1987年03期
5 李欣欣;王萍;智文诗;龚玉荣;;用轻烧粉处理含氮含磷模拟废水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2年01期
6 柴多里;洪虹;杨保俊;吴亚利;;催化氧化法处理含芳胺模拟废水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熊海涛;;荧光淬灭法测定模拟废水与芹菜中的微量镍[J];食品科学;2013年20期
8 梁宏,曾抗美,杨基成,熊平;多维电极法处理高色度活性染料模拟废水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4期
9 鲁秀国;刘雪梅;童祯恭;;磁芬顿处理酸性黑10B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9期
10 梁宏,曾抗美,杨基成,史济峰,童琪;多维电极法处理高色度活性嫩黄模拟废水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琳;肖玫;吴峰;邓南圣;;光化学还原法处理六价铬模拟废水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鲁建江;李维军;李春;;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模拟废水[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彭书传;安志环;陈天虎;窦婷;;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亮蓝模拟废水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4 潘峰;楚红杰;;不同金属微电解体系去除橙黄G模拟废水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媛;黄瑞;尹荃;吴旭辉;闫海生;胥维昌;;催化氧化法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钱湛;铁柏清;孙建;张亚平;韦朝海;;UV/Fe~(3+)H_2O_2体系降解活性艳橙X-GN废水[A];2006第三届全国染整清洁生产、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解清杰;六氯苯模拟废水的处理及其污染沉积物的修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志环;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胭脂红模拟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倪中秀;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活性艳蓝模拟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新秀;电镀含铜模拟废水破络除铜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汉希;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絮凝脱色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艾锐;UV/H_2O_2处理两种氯代有机磷酸酯模拟废水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6 娄红波;电催化氧化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磊;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酸性大红-3R模拟废水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易俊锋;催化氧化降解H酸模拟废水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林微;对聚乙二醇的处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常青云;含Sn、Pb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上模拟废水电氧化行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2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