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1-15 18:28

  本文关键词: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出处:《地理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 主体功能区


【摘要】: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较粗、目标过于含糊的问题,以秦岭山地的商洛市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置不同适应目标,构建包括32个指标42项数据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柞水县的脆弱性程度较低,洛南县脆弱性程度最高;在1997-2013年间,脆弱性低值样本随时间变化有所升高,高值样本于2003-2008年间达到峰值;全市域脆弱性空间差异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2013年差异达到最小,区域差距有所缓和。在多适应目标下,商州区在重点开发导向下脆弱性最低,而柞水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更适于限制开发导向,不同适应目标导向会对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较高时空精度上探讨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指引,采用的多适应目标情景设置可以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评价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Abstract]:In the fa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dentify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social-ecosystem is the core issue of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mountainous cities are restricted by terrain, construction l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s more fragile, land a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need to be weighed.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human-environment coupling system has the problems of coarse space-time accuracy and vague objectives. Taking Shangluo City in Qinling Mountains as an example, different adaptation objectives are set based on the main function zoning schem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ecosystem vulnerability in mountainous cities including 32 indexes and 42 items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ulnerability degree was lower in tussah county and the highest in Luonan county. In 1997-2013, the low value samples of vulnerability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the high value samples reached the peak in 2003-2008.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vulnerability in the whole city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in 2013 the difference reached the minimum, the regional gap eased. Under the multi-adaptation goal, the vulnerability of Shangzhou District is the lowest under the guidance of key development. Tussah County, Zhenan County and Shangnan County are more suitable for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Different orientation of adaptation goal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In order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guidance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vulnerability of social-ecosystem in mountainous cities can be discussed in higher spatio-temporal accuracy. The multi-adaptive scenario setting can be used as a new way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M5209)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HSSTP)
【分类号】:F299.27;X22
【正文快照】: 1引言全球环境变化对地方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挑战,整化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的多重变量,明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要素的交互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物种入侵、能源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风险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巧贞;陈晓玲;朱凤凤;朱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2 李连伟;刘展;宋冬梅;李东旭;胡利民;;黄河三角洲脆弱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3年02期

3 刘平,汤万金,胡聃;露天煤矿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4 吴登定,谢振华,林健,杨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J];地质通报;2005年Z1期

5 蒙吉军;张彦儒;周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中国沙漠;2010年04期

6 邱一丹;孙保平;钟晓娟;;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王生云;;水资源脆弱性测度技术述评[J];生态经济;2014年02期

8 沈珍瑶,杨志峰,曹瑜;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9 尚二萍;摆万奇;;湿地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2年03期

10 王乃举;周涛发;黄翔;;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鹤;张平宇;;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红旗;都莎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3 刘平;;我国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春艳;邓玉林;王玉宽;郭朝霞;刘武林;;江河源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生态保护[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5 邓永旺;;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重庆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分布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赵德君;刘正平;熊启华;;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毛怀新;任小荣;周立辉;李岩;;陇东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及脆弱性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宪萌;基于过程模拟的越流区承压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王治平;高勘探开发油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乔青;川滇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谢霞;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遥感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赵乾坤;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及生态脆弱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9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29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