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润滑油中水的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润滑油中水的动力学研究 出处:《功能材料》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索用于废润滑油再生吸附的廉价高效吸附剂,用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吸附处理。预处理原状粉煤灰并配制一定浓度以水为单一吸附质的废润滑油,探究其优化的均匀实验条件,考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粉煤灰具备较好吸附特性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反应55min时,吸附达到平衡,水的去除率达到91.15%,单位吸附量达到279.745μg/g;动力学数据拟合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孔道扩散过程分为初始的快速扩散过程和随后的缓慢内扩散过程,BN=101.629,吸附过程由孔道内扩散主要控制。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adsorbent for regeneration adsorption of waste lubricating oil. The waste lubricating oil was adsorbed with fly ash as adsorbent. The raw fly ash was pretreated and the waste lubricating oil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water as a single adsorbent was prepared, and the optimized unifor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waste lube oil by fly ash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treated fly ash had better material and structure basis for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reaction time of 55 min, the adsorption reached equilibrium, the removal rate of water reached 91.15 and the unit adsorption reached 279.745 渭 g / g. The kinetic data fi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quasi-second-order adsorption rate equation. The pore diffus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rapid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subsequent slow internal diffusion proces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rapore diffusion.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cstc2013jcyja50025,cstc2014yykfB90002) 重庆市教委资助项目(KJ1400637,KJZH142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2524)
【分类号】:X773;X703
【正文快照】: 0引言热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年产量大、利用率低,再生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大量的堆置对大气、水以及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但其孔隙率较大,比表面积较高,同时Si、Al等化学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备较强的吸附能力,已应用在废水、废气以及微波吸附处理中,但在废润滑油中的应用却少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雪娇;苗晋朋;肖静;夏启斌;赵祯霞;;正己烷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上的吸附位不均匀性及动力学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4年09期
2 欧阳平;范洪勇;张贤明;陈凌;;基于吸附的粉煤灰改性机理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3 孙德帅;郑强强;张晓东;方龙;;粉煤灰对阴离子水溶性混合染料的吸附动力学[J];环境科学;2014年07期
4 唐文清;冯泳兰;李小明;;掺硅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5 谢从波;钱觉时;张志伟;岳燕飞;杨海林;;掺加页岩与粉煤灰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10期
6 蔡昌凤;郑西强;高辉;左名景;;煤粉对焦化废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动力学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7 姜佳丽;苟社全;达建文;华瑞茂;;原油破乳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2期
8 肖中华;;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宝俊,李敏,赵清艳,秦育红,谢克昌;煤的表面电位与表面官能团间的关系[J];化工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昭杰;劣化内燃机油絮凝—白土复合再生技术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伟;杨志远;李振;周安宁;;电化学处理对神木煤显微组分表面结构及可浮性的影响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7年04期
2 欧阳平;范洪勇;张贤明;陈凌;王家序;;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热力学[J];功能材料;2017年03期
3 刘洪鹏;张少冲;宣阳;王擎;;煤中含氧官能团研究进展[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4 杨樨子;孙德帅;魏展;刘馨;;改性硅藻土对活性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J];山东化工;2017年01期
5 赵毅;胡景磊;李浩程;钟荣强;季俣汐;林梅钦;;塔河稠油活性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6年06期
6 刘宇程;吴东海;田丰;张波;;物化破乳-脱稳离心处理油罐底泥[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7 黄明;李绍峰;鲁秀国;冉治霖;;磁性高岭土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8 张灿;;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磺基甜菜碱含量室内实验[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9 姜岩;张晓华;梁新元;张贤明;;生物法在油田地面处理及地下开采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6年11期
10 付华勇;;胶状乳化炸药油溶性破乳研究[J];工程爆破;201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玉;分子蒸馏—絮凝联合再生废润滑油实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徐俊忠;废弃油基钻井液中柴油回收和净化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吉春艳;新型叔铵盐高分子脱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润滑油再生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晶晶;废汽油发动机油溶剂萃取—絮凝复合再生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平;范洪勇;;粉煤灰吸附剂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2 张聪璐;胡筱敏;英诗颖;王芳;;壳聚糖季铵盐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J];环境科学;2013年05期
3 吴光前;张鑫;惠慧;万京林;戴阳;严洁;张齐生;;氧等离子体改性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4 李雪梅;肖萍;江韬;魏世强;李梦婕;罗畅;;胡敏酸-针铁矿复合胶体对Pb~(2+)的吸附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5 Pierre Le Cloirec;;活性炭纤维布吸附与电热脱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2年03期
6 冯宁川;郭学益;;改性橘子皮对铜、铅和锌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5期
7 廉菲;刘畅;李国光;刘一夫;李勇;祝凌燕;;高分子固体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8 徐仁扣;赵安珍;肖双成;袁金华;;农作物残体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9 李磊;陈雪芹;韩龙;郑小红;徐炎华;;微波活化粉煤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1年05期
10 许效天;霍林;左叶颖;霍聪;盛络毅;翟建平;;铝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水溶液中砷的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贤明;焦昭杰;贾玉梅;徐君;张春媚;;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2 鱼蓉;马广印;;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技术[J];石化技术;2010年01期
3 柳杨华;;废润滑油再生的现状与发展[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4 任雅琳;郭大光;王利芳;;废润滑油再生技术应用现状[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5 王鑫;郭忠华;段少华;;废润滑油的回收与利用技术综述[J];炼油与化工;2012年03期
6 冯瑜;雷蕾;梁小兵;田明鑫;杨鹏辉;聂峰;;石油类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现状及建议[J];广东化工;2013年07期
7 冯全;马章杰;赵庆祥;赵林;郭大光;;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分类与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3年06期
8 林月明;郭大光;赵琳;马章杰;冯全;;车用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3年10期
9 ;“废润滑油”的再生[J];金属加工(冷加工);1972年02期
10 ;废润滑油再生[J];商场现代化;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能文;柯威;范益群;徐南平;;废润滑油的再生[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张健民;吴巍;史志强;董文威;隋红;王哲;魏娜;;废润滑油再生精馏工艺及其塔器优化设计[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渊博;张贤明;陈彬;李萍;袁健;;废润滑油处理技术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顾卡丽;刘建芳;赵源;李健;;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及其摩擦学性能初探[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江;徐滨士;王晓丽;张博;张保森;王国松;;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陈江;王晓丽;许一;尹艳丽;张冠楠;徐滨士;;废润滑油及其再生后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邓丹丹;吴斌;周海滨;;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处置废润滑油工艺的技术改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胡前龙;废润滑油再生商机大监管难[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董少华邋记者 朱彤;再生技术帮忙废润滑油变宝[N];科技日报;2007年
3 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英国 发布废润滑油相关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4 记者 郎花;废润滑油在新疆“起死回生”[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5 记者 廖明山;助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N];珠海特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王亚静;专家认为膜科技用于节能减排前景广阔[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吴苡婷;上海资源综合利用热点频现[N];上海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子瑞;“膜”科技助力节能减排[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向丽;由废润滑油再生的燃油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2 刘建芳;废润滑油分类再生方法及再生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玉;分子蒸馏—絮凝联合再生废润滑油实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陈诗琪;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对废润滑油脱酸效果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3 邓祥敏;富里酸及其复合吸附剂净化废润滑油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4 张玉君;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现状与发展[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李雪柏;废润滑油再生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周松锐;短程蒸馏传热传质研究及其在废润滑油再生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7 颜晓潮;废润滑油的糠醇抽提再生精制工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晓海;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新疆大学;2012年
9 张渊博;废润滑油的“真空洗涤”净化脱水实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10 余成洲;废润滑油吸收法治理二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9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2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