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
本文关键词: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面源污染 坡岸强化截留处理设施 基质 植物
【摘要】:对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开展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中基质有效高度增加30 cm会使COD、T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7.28%、10.65%,但是对TP、SS的去除率增加不明显;而在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中种植较长根系的植物使其拦截、吸附有机物和氮、磷的作用加强,对COD、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1.72%、18.91%、17.71%、30.18%,但是对SS的去除率增加不明显;坡岸截留强化处理设施在长为3.3 m、基质高度为60 cm、砂土高度为20 cm、种植金鸡菊的条件下,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较好,对COD、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6.94%、59.28%、65.43%、83.58%。
[Abstract]:A pilot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reat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y enhanced slope bank intercep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 cm increase of effective height of matrix in slope bank interception and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facilities would result in COD. The removal rate of TN increased 7.28% and 10.65% respectively, but the removal rate of TPSS was not obvious. The plant with long root system was planted in the slope bank interception and intensive treatment facility, and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strengthened. The removal rate of TP increased by 11.72% and 18.91%, 17.71% and 30.18%, respectively, but the removal rate of 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condition of 3.3 m long, 60 cm substrate height and 20 cm sandy soil height, the enhanced treatment facilities can purify runoff pollutants better and COD. The removal rates of NH _ 4 ~ -NN _ (TP) were 46.94 and 59.28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1B06-04)
【分类号】:X71
【正文快照】: 湖北武汉430071)目前,随着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日益凸显,国内外对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多采用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有缓冲带技术[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2]、多水塘技术[3]、土壤渗滤技术[4]、土壤促渗技术[5]等。其中,缓冲带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霄;黄岁j;刘学功;;3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2 陈丽丽;赵同科;张成军;李鹏;李新荣;董若征;;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刘慎坦;王国芳;谢祥峰;吴磊;李先宁;;不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和硝化及反硝化细菌分布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lignin-based copolymer LSAA on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sulted from surface runoff[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07期
5 杨清海;吕淑华;李秀艳;黄民生;杨凯;;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怀正;叶建锋;徐祖信;;几种经济型人工湿地基质的除污效能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9期
7 王沛芳;王超;徐海波;;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截留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黄霞,施汉昌,钱易;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艳阳;崔理华;;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除氮效果的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年02期
2 丁怡;王玮;宋新山;王宇晖;;人工湿地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7年03期
3 张晓影;海热提;王晓慧;李媛;;3种人工湿地基质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4 方伟成;;荔枝皮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7年02期
5 胡世琴;;人工湿地不同植被净化污水效果及其氮磷累积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6 袁兴中;杜春兰;袁嘉;;适应水位变化的多功能基塘系统:塘生态智慧在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中的运用[J];景观设计学;2017年01期
7 韩承辉;李胜生;何斐;干方群;唐荣;秦品珠;杭小帅;;天然及处理黏粒红土对水体磷的吸附性能比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8 乔泸;迪丽努尔·阿吉;李平平;邓占海;王光明;;博斯腾湖西岸表流人工湿地水体脱盐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9 夏艳阳;崔理华;黄小龙;;污水碳源对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10 王龙涛;赵建伟;单保庆;朱端卫;唐文忠;华玉妹;蔡建波;肖乃东;;秋季潮汐流模拟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华;朱波;何敏;周明华;王彦;;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2 金晓丹;王敦球;张华;游少鸿;苏小浪;陈刘金;张钦库;;鸡蛋壳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年04期
3 刘波;陈玉成;王莉玮;何娟;刘江国;梁勤爽;;4种人工湿地填料对磷的吸附特性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赵玉华;邢国印;赵杰;;人工湿地填料对氮磷的静态吸附筛选实验[J];辽宁化工;2009年11期
5 胡绳;刘云;董元华;王萍;;改性长石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万佳静;王湛;李军;赵光辉;魏岩;张佳;;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3期
7 李晓东;师晓春;晁雷;杨明珍;;高炉矿渣基质人工湿地除磷特性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8 韩晓丽;海热提;丁文明;;灰漠土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志勇;冯明雷;杨林章;王建国;;人工模拟污水净化系统去除生活污水氮、磷效果的比较研究[J];土壤学报;2008年03期
10 汤显强;李金中;刘学功;黄岁j;;人工湿地填料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善发;马鲁铭;高廷耀;;合流制溢流污水的一级化学强化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1期
2 蒋漫文,罗晓春;高精度大型瓦楞辊表面离子强化处理工艺研究[J];矿冶工程;2005年03期
3 黄壮群;;东莞运河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J];工业水处理;2006年05期
4 陈学考,刘瑞春,倪位娟;带锯条锯齿的强化处理及修整[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6年01期
5 王荣滨;60Si2Mn钢冷冲头复合强化处理[J];热加工工艺;1989年06期
6 孙克成;潘慧君;;冷冻强化处理B_9菌种提高谷氨酸产酸率的初步试验[J];发酵科技通讯;1982年04期
7 王胜智;张平;;低温污水强化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8 许国仁,张彦平,孙丽欣;CFPS强化处理钢铁废水效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9 王铮;张东;申一尘;王绍祥;高乃云;;黄浦江上游原水强化处理选炭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2010年04期
10 张炳虎;蒋进元;周岳溪;杨卫华;刘诗一;徐延生;;二级A/O对腈纶废水强化处理的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耿乃光;刘晓红;;泗滨浮石砭具的超高压强化处理[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瑞宁;一级强化处理城镇污水及其在关中地区适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炳虎;二级A/O以及MBR法对于腈纶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8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3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