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反应器对中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文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处理 微生物 生物絮凝反应器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力停留时间 出处:《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试验设计了一种生物絮凝反应器,用作中试规模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唯一水处理装置,研究其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6、4.5、3 h)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可耐受最小HRT为4.5 h,当HRT降低至3 h,反应器发生不可逆的洗出现象而使试验不能继续进行。反应器絮体沉降性能一般,随着HRT的减小(12、6和4.5 h HRT),絮体体积指数(SVI-30)逐渐降低,但是始终大于150 m L/g,为丝状菌膨胀,主要的丝状细菌由TM7 genera incertae sedis逐渐演变为Haliscomenobacter和Meganema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12 h HRT反应器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反应器亚硝氮(NO_2~--N)、硝氮(NO_3~--N)在4.5 h HRT出水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02±0.01)、(1.70±0.06)mg/L;氨氮(total ammonium nitrogen,TAN)、总氮(total nitrogen,TN)、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S)出水质量浓度在12 h HRT时最低,分别为(0.48±0.05)、(4.47±1.00)、(14.20±8.14)mg/L,同时未造成有机污染。4.5 h HRT对RAS养殖区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最佳,TAN、NO_2~--N、NO_3~--N、SS质量浓度分别被控制在0.76、0.10、2.95、60.00 mg/L以下。反应器在不同HRT条件下均以异养细菌为主,主要通过同化作用去除TAN,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同时是反应器的优势菌属。反应器可获得较长的稳定运行状态和良好的水处理效果,具有用作RAS核心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其在RA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A bioflocculating reactor was designed to be used as 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in a pilot scale circulating water culture system. Ras) is the only water treatment plant studied at different HRT hydraulic retention / HRT 12 / 6 / 4.5.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HRT of the reactor was 4.5 h, and the HRT decreased to 3 h. Because of irreversible washing out of the reactor, the experiment could not be carried on. The settling performance of the flocs in the reactor was normal, with the decrease of HRT at 12h and 4.5hHRT). The volume index of flocs (SVI-30) decreased gradually, but it was always larger than 150ml / g, which was the expansion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The main filamentous bacteria evolved from TM7 genera incertae sedis to Haliscomenobacter and Meganema. The relative abundance decreased gradually. 12 h HRT reactor had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 of pollutants. The lowest effluent quality concentration was 0.02 卤0.01mg / L at 4.5h / HRT, respectively, and 1.70 卤0.06mg / L for nitrate-nitrate-no _ 3-N _ 3- N, respectively. Total ammonium nitrogenin (TN). The effluent quality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was the lowest at 12 h HRT (0.48 卤0.05). 4.47 卤1.00 mg / L, 14.20 卤8.14 mg / L, and no organic pollution. 4.5 h. HRT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pollutants in RAS culture area.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NO2C-, NnoSs were controlled at 0.76n0.102.95, respectively,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NnnnsSs was controlled at 0.106 and 0.102.95, respectively. Under 60.00 mg/L,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 dominant in the reactor under different HRT conditions, and TAN was mainly removed by assimilation.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and an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a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reactor. It is feasible to be used as the cor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of RAS.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RAS.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25B03) 浅水跑道式循环淡水养殖系统优化与效果示范(14320501900)
【分类号】:X714;S969.38
【正文快照】: 3.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刘文畅,罗国芝,谭洪新,孙大川,刘冰,张世阳.生物絮凝反应器对中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污水的处理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8):184-191.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8.026 http://www.tcsae.orgLiu Wenchang,Luo 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菲;梅晓洁;王志伟;吴志超;;冬季低温下MBR与CAS工艺运行及微生物群落特征[J];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燕;刘国华;范强;汪俊妍;齐鲁;王洪臣;;不同溶解氧条件下A/O系统的除碳脱氮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变化[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2 吴鹏;陆爽君;徐乐中;刘捷;沈耀良;;ABR-MBR一体化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优化研究[J];环境科学;2015年08期
3 吴鹏;陆爽君;徐乐中;刘捷;沈耀良;;ABR耦合间歇曝气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9期
4 赵文莉;郝瑞霞;王润众;杜鹏;;复合碳源填料反硝化脱氮及微生物群落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念兴宇;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IFAS系统不同季节下菌群结构及关键硝化细菌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良飞;刘姗;周铭威;薛涛;;MBR工艺在无锡三座城市污水厂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4期
2 欧阳科;刘俊新;;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生物群落特征[J];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3 胡怡杉;孙宝盛;王盛勇;;MBR和CAS工艺污泥在贫营养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4 刘长青;毕学军;张峰;张波;张亚雷;赵建夫;;低温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年08期
5 秦楠;栗东芳;杨瑞馥;;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6 梅晓洁;王志伟;马金星;吴志超;王盼;朱宇峰;;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缺氧反硝化过程中SMP的形成[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寅,夏四清,杨殿海,吴志平,赵建夫;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城市合流污水研究[J];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2 赵二燕;刘绍根;刘娟;;数学模拟技术用于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参数优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冯少茹;;一种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生物絮凝法[J];管理观察;2008年15期
4 于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物絮凝预处理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5 奕兴社;微生物絮凝的细胞外因素[J];四川食品与发酵;1998年03期
6 张金梅;;生物絮凝吸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7 鲁璐;罗国芝;谭洪新;孙大川;;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0年06期
8 赵宇华;;消化器中的生物絮凝[J];中国沼气;1986年03期
9 张志斌,夏四清,赵建夫,饶应福;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床处理低浓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2期
10 朱红萍;;生物絮凝吸附强化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绍根;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清;不同盐度条件下生物絮凝—罗非鱼养殖效果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江娟;化学—生物絮凝提高二沉池出水水质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唐华钟;序批式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刘娟;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研究及特性参数的测定[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5 赵二燕;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6 薛二军;洗毛废水生物絮凝中试处理及后继处理可行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7 倪丙杰;城市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处理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林俊峰;污水厂升级改造分析及化学/生物絮凝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婷;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预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韦林;生物絮凝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4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6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