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带正电颗粒电凝并的显微可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3:38

  本文关键词: 细颗粒物 高速摄像 显微可视化 凝并 正电荷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高速摄像结合显微可视化技术,在一个截面积为10mm×25mm的矩形流道中,对以焚香颗粒为代表的细颗粒物相对于玻璃大颗粒的运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在正直流电场中,玻璃大颗粒和细颗粒物都被荷上了正电荷;当玻璃大颗粒和细颗粒物均不荷电时,细颗粒物相对于玻璃大颗粒主要发生圆球绕流行为;当玻璃大颗粒被荷上正电后,未荷电或荷电量较少的细颗粒物在运动到离玻璃大颗粒较近处,细颗粒物被玻璃大颗粒吸引并发生凝并,荷电量较多的细颗粒物被排斥;通过测量细颗粒物的速度可以发现:细颗粒物在接近玻璃大颗粒的过程中速度先减小,被吸引后速度快速增加.
[Abstract]: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cross-sectional area of 10mm 脳 25mm, a high-speed camera and a 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are used.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s, as represented by incinerator particles, relative to large glass particle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t was found that both large glass particles and fine particles were charged positively in the positive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When there is no charge between the large glass particles and the fine particles, the spheroidization of the fine particles is mainly relative to the large glass particles. When the large glass particles are charged with positive charge, the fine particles with no charge or less charge are moved closer to the large glass particles, and the fine particles are attracted and condensed by the large glass particles. Fine particles with more charge were excluded. By measuring the velocity of fine particl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velocity of fine particles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rapidly when it is close to large glass particl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13CB228500)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目前,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作为大气污染最主要污染物的细颗粒物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成为其他污染物的运载体和反应体,通常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二恶英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并且细颗粒物大气中的停留时间远远大于大颗粒[1].细颗粒物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发合;高健;王淑兰;;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的政策制定和标准设计[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2 张莉君;东春阳;许慧慧;施烨闻;金奇昂;刘立平;沈先标;;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8期

3 邢佑浩;;改变从生产生活方式开始[J];风景园林;2013年02期

4 陆张跃;;追踪细颗粒物长距离输送来源的技术[J];上海环境科学;1989年04期

5 张文丽,徐东群,崔九思;空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01期

6 丁杰,朱彤;大气中细颗粒物表面多相化学反应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3年19期

7 曹强;姜智海;张澍;李奇;蒋蓉芳;宋伟民;;大气细颗粒物致小鼠肺损伤的遗传易感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8 唐孝炎;;唐孝炎:奥运运动员的“天敌”——臭氧和细颗粒物[J];环境;2008年07期

9 颜金培;杨林军;凡凤仙;沈湘林;;基于分形理论的水汽在燃煤细颗粒表面异质核化数值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10 余春瑜;;政协委员热议PM2.5[J];商用汽车新闻;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阳;付柏淋;;两种典型通风方式下室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冯加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探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王子晔;李宁;;浅谈PM2.5防控专利技术开发[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9 叶兴南;尹姿;唐尘;陈建民;;基于吸湿性测量分析上海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的混合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晨;银燕;钱凌;王巍巍;陈宇;李嘉鹏;;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苡婷;上海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堪忧[N];上海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任震宇;细颗粒物威胁“健康出行”[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迎久;细颗粒物控制成约束性指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强化源头削减 分区分类控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记者 徐维欣;细颗粒物标准制定尚需时日[N];文汇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双瑾;探寻PM_(2.5)真相[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征细颗粒物排污费改善空气质量[N];西安日报;2012年

8 刘敬奇;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贺小巍;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参与者[N];陕西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荣丽君;我市在全省率先监测PM2.5[N];西宁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6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66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