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裂缝钢筋混凝土桥梁破坏机理的物理模型试验
本文关键词:西安地裂缝环境工程灾害及防治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08年
跨地裂缝钢筋混凝土桥梁破坏机理的物理模型试验
刘洪佳
【摘要】: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在公路、铁路、城市和农村道路交通以及水利等建设中,为了跨越各种障碍或是建立立体化的交通,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桥梁,从而使其成为陆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与钢筋混凝土桥梁)是最主要的桥梁形式。 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西安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西安先后出现了14条地裂缝带,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它们对已建的某些桥梁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探究地裂缝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机制、桥梁跨越地裂缝带破坏模式等问题意义深远。 本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资助。通过钢筋混凝土桥梁跨越地裂缝的大型(1:5)结构模型试验,利用沉降平台模拟地裂缝活动,采用沉降杯、高精水准仪、钢弦式压力盒、位移计、应变片等测试元件,研究西安典型地层埋深12.5m范围内地裂缝活动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影响机制,得出混凝土桥梁在地裂缝带影响下的应力应变特征,确定混凝土桥梁的受力模式,为混凝土桥梁跨越地裂缝段的结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裂缝与混凝土桥梁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混凝土桥梁结构在地裂缝影响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为市政工程中通过地裂缝段的桥梁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42.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强;西安地裂缝环境工程灾害及防治对策[D];长安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忠;张勤;刘忠;;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GPS监测网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6年02期
2 毛应生,柳丽英,王德信,丁元林,周新强;西安市地裂对市政构筑物的破坏机理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3 易学发;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的讨论[J];地震;1984年06期
4 索传郿,王德潜,刘祖植;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景明,王春梅,刘科;地裂缝及其灾害研究的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6 王景明;;西安地裂缝及其对城市建设环境的影响[J];大自然探索;1987年03期
7 王景明,常丕兴;汾渭地裂缝与现代地震活动[J];地震学报;1989年01期
8 赵其华,王兰生;构造重力扩展机制的地质力学模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9 米丰收,张芝霞;西安地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1期
10 陈志新;地裂缝成灾机理及防御对策[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福,姚芳;三角形高层框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滞后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李玉杯,熊峰;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的地震时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3 曾祥蓉,江世永,陈进,王薇,蔡永君;不卸载时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4 周志军;郭光玲;;纤维布包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张磊;薛勇;丁红岩;;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6 李思明;崔志俊;王春磊;;跨越地裂缝建筑结构致损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7 刘兆丰;史方华;赵人达;杨永清;王晓阳;;斜拉桥桥塔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分析及试验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张强;郭光玲;;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9 刘喜平;;高层框—筒结构中加强层对上部伸臂内力和下部结构沉降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曾莉;雷霖;邹志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军;张学龙;朱红发;徐培民;;带钢抖动试验装置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2 张玉杰;李斌;;阻尼不相似动响应模型的修正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燕群;蒙吉军;;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海滨;姜黎黎;张臣;杨刚;;碳纤维增强存在初始缺陷钢构件的稳定性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于江;陶西贵;熊炎飞;;膨胀软岩硐室开挖变形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玮;汪玉;杜俭业;;瞬态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架结构单参数畸变相似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李宏男;田利;张鹏;;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丁浩;蒋树屏;徐谋;王文广;李勇;;富水地层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张勤;王利;黄观文;张双成;;区域地面沉降高精度GPS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史永跃;李新生;尚彦军;;试样面积和黄土各向异性对湿陷性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母丽华;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闫建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智国;基于番茄生物力学特性的采摘机器人抓取损伤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黄宝龙;岩巷掘进准直眼掏槽爆破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志鹏;断层活化导致井巷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建军;二维超声无磨料抛光工艺参数优选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峰;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及其热应力有限元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永梅;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欣丽;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承载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郑珊珊;带流量稳定器的先导式比例减压阀设计研究与特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詹峰;井下煤仓清仓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新型清仓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庆亮;轴流式转子轮毂关键部位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史永伟;轮式装载机驱动桥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应生,柳丽英,王德信,丁元林,周新强;西安市地裂对市政构筑物的破坏机理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2 任俊杰;张世民;唐荣余;;北京顺义地裂缝带的活动特征及减灾措施[J];城市地质;2007年01期
3 易学发;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的讨论[J];地震;1984年06期
4 樊红卫;;西安地铁2号线穿越地裂缝的技术措施[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4期
5 王景明,王春梅,刘科;地裂缝及其灾害研究的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6 陈桂荣,王经武;中国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综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7 王景明,常丕兴;汾渭地裂缝与现代地震活动[J];地震学报;1989年01期
8 门玉明;彭建兵;李寻昌;;山西清徐县地裂缝灾害现状及类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新生;王静;王万平;王朋朋;宋彦辉;李忠生;张福忠;彭建兵;李喜安;;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10 赵其华,王兰生;构造重力扩展机制的地质力学模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春娟;西安地裂缝工程灾害机理模式及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王军良;西安地区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才,王辛;西安市南郊地裂缝初探[J];地震;1981年04期
2 易学发;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的讨论[J];地震;1984年06期
3 王景明;;黄土沟槽网络与新构造应力场[J];地理科学;1987年02期
4 马杏垣;论伸展构造[J];地球科学;1982年03期
5 易学发,苏刚,王卫东,唐俊昌;西安地裂缝带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J];地震地质;1997年04期
6 王景明;;渭河地堑断裂构造研究[J];地质论评;1984年03期
7 王景明;;西安地裂缝及其对城市建设环境的影响[J];大自然探索;1987年03期
8 王六桥,李善因;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地面形变的可能机理[J];地震学报;1984年02期
9 王景明;渭河地震带地裂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J];地震学报;1985年02期
10 丁韫玉,薛勇杰;泾阳小震群的活动特征[J];地震学报;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飞;;地裂缝:地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J];城市与减灾;2009年03期
2 马志飞;;地裂缝:地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J];生命与灾害;2009年04期
3 王景明;陈树强;;陕西泾阳地裂缝灾害及其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1989年01期
4 丰继林;地裂缝灾害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5 董东林,武强,孙桂敏;山西临汾市地裂缝GIS预测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4期
6 董东林,武强,孙桂敏,姜振泉,隋旺华,田宝霖;临汾地裂缝灾害与地下水开采相关关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武强,董东林,武雄,姜振泉,隋旺华,钱增江,傅耀军,徐建芳,张伟;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模拟与灾情预报的GIS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0年04期
8 董东林,武强,钱增江,孙桂敏,姜振泉,隋旺华,陈佩佩,田宝霖;临汾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其与地裂缝灾害关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海刚;;北京市顺义地区高丽营地裂缝灾害照片说明[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东林,孙桂敏,武强,姜振泉,隋旺华;地层条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开红;;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研究[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玉海;陈志新;戴福初;;大同地裂缝灾害及其安全距离确定[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李凯玲;;GIS对西安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陈红旗;周新民;彭建兵;;西安地裂缝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冯美生;王来贵;张红珠;曹春雨;;西辛庄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瞿伟;张勤;张双成;王利;王庆良;李振洪;;基于GPS观测资料分析西安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与地裂灾害成因关系[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李新生;陈广宇;李建国;李军伟;;西安地裂缝活动机理新解[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张骏;卢玉东;孙建中;范文;;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初探[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9 王景明;;我国地裂缝及其灾害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10 宋彦辉;王颖;席学涛;;地裂缝带土的工程特性及影响宽度数值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张长山;[N];中国矿业报;2001年
2 ;[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记者 胡丽霞;[N];天水日报;2010年
4 薛蕾;[N];无锡日报;2011年
5 陈光明 王以镇;[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记者 高慧丽;[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记者 王晓馨;[N];天水日报;2011年
8 武健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万力;[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红前;渭河盆地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石玉玲;地裂缝作用下桥梁与房屋基础灾变机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瞿伟;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反演理论的汾渭盆地地壳形变及地裂缝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李昌存;河北平原地裂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胡建平;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后的地面沉降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马文瀚;湖南省地质灾害孕灾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汾渭盆地地裂缝浅层地震精细探测方法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闫方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运城盆地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郭晋燕;基于GIS的渭河盆地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马宁;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缝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马文艳;灌溉作用诱发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张占兵;巨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裂缝深度探测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8 冯利斌;北京未来科技城地裂缝成因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李安兴;马蹄形地铁隧道40°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章卫卫;大西高铁太原盆地沿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安地裂缝环境工程灾害及防治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