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微米铁对三氯乙烯的去除效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地下水 三氯乙烯 黄原胶 改性微米铁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地区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受到氯代烃类有机物污染,严重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用零价铁材料构建地下水原位反应带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微米铁依据其低廉的价格、较低的健康风险和良好的反应活性,成为了该技术的理想介质。目前,该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是微米铁在地下迁移过程中的重力沉降和活性降低问题。本文通过表面改性手段,制备出具有良好悬浮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的稳定化微米铁,应用于地下水中典型氯代烃类污染物——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污染的修复,对因地制宜的构建稳定微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选取黄原胶(xanthan gum, XG)、瓜尔胶(guar gum, GG)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作为受试稳定剂,分别设置3g/L和6g/L两种投加浓度,对微米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考察改性微米铁的悬浮稳定性和TCE去除效能,筛选出最优稳定剂。其次,为了深入探讨黄原胶对微米铁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分别研究了其去除TCE的两种主要作用过程(吸附和还原),并对反应体系中关键水化学指标(pH、Eh、Fe2+)及铁表面钝化层构成进行了分析。最后,考虑到实际地下水环境中,不同水化学因子会对微米铁的反应活性产生一定影响,选择代表性水化学因子(包括胡敏酸钠(]HA)、Ca2+-HCO3-、 Na+-Cl-),考察其对改性微米铁反应活性的影响。(1)稳定剂筛选:沉降试验中,10 min时,相对分光光度值由小到大依次是CMC3 (0.24)CMC6 (0.45) GG3 (0.75)GG6 (0.98)XG3 (0.91) XG6 (0.94)(文中用XG3表示3g/L XG改性后的微米铁,以此类推有XG6、 GG3、GG6、CMC3、CMC6)。相对分光光度值降低的越多,表示重力沉降越显著;反之则表示其悬浮稳定性越好。TCE降解的动力学批量试验结果显示,同等稳定剂浓度下,XG3对TCE的去除率提高了31.85%,而GG3和CMC3对TCE的去除率分别只提高了15.61%和9.69%。XG可以缓冲溶液pH的变化,抑制表面钝化的发生,从而促进微米铁对TCE的还原。综上,从提高微米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两个角度考虑,黄原胶都表现出最好的改性效果。(2)黄原胶的影响机制:微米铁对TCE的去除主要通过吸附和还原作用来完成,基于黄原胶的表面改性抑制了微米铁对TCE的吸附,但促进了微米铁对TCE的还原,因此整体上提高了微米铁对TCE的去除效能。FTIR图谱显示,黄原胶作为一种高聚合分子饱含亲水性的官能团,被吸附到铁的表面,此吸附以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连接,与TCE竞争活性位点,因此阻碍了TCE吸附到微米铁表面,影响TCE向微米铁的传质。此外,黄原胶可以缓冲溶液体系pH的变化,抑制表面钝化,提高TCE的还原。(3)水化学因子的影响:水化学因子对微米铁的吸附作用影响不大,但对微米铁的还原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胡敏酸钠(5-20 mg/L)促进了微米铁对TCE的还原,主要是因为胡敏酸钠可以和亚铁离子络合,从而抑制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产生,减少表面钝化,从而促进微米铁与TCE的反应。而Ca(HCO3)2 (0.4-2 mM)抑制了微米铁对TCE的还原,由于Ca2+和HCO3-能参与产生碳酸钙和碱式碳酸铁等沉淀,加剧了表面钝化过程,从而不利于微米铁反应的进行。NaCl (10~100 mM)对微米铁去除TCE影响不显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氯乙烯除油[J];涂料工业;1972年03期
2 朱逸兰;;三氯乙烯复合稳定剂的研究[J];辽宁化工;1983年01期
3 博闻;三氯乙烯对人体有害吗?[J];劳动保护;1984年08期
4 王锡樵;;全封闭型三氯乙烯清洗液回收装置[J];新技术新工艺;1985年03期
5 ;美国三氯乙烯供需概况[J];中国氯碱通讯;1989年05期
6 胡幼涛;;三氯乙烯的分解特征及其对策[J];氯碱工业;1990年08期
7 胡幼涛;;三氯乙烯产品应用调查[J];中国氯碱;1991年Z1期
8 谢益香;三氯乙烯蒸气除油[J];材料保护;1996年01期
9 张惠敏;三氯乙烯生产及应用现状[J];中国氯碱;2004年08期
10 解玉梅;三氯乙烯国内外市场分析[J];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宇飞;滕艳霞;易娟;周伟;董海燕;牛勇;宾萍;黄先青;郑玉新;;三氯乙烯接触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赵娜;吴奇峰;李宏玲;王海兰;;三氯乙烯对未成熟人树突状细胞的毒性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3 黄汉林;李来玉;陈秉炯;黄建勋;邝守仁;;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阮小林;黄汉林;越飞;唐小江;谢玉漩;张爱华;;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尿中三氯乙烯的三种氯代乙酸代谢产物[A];2012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5 黄海雄;张锦周;黄钰;庄志雄;张炳尧;慈捷元;;三氯乙烯致小鼠骨髓微核的变化的检测[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姜小东;;修复土壤和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探索[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7 徐新云;李学余;刘月峰;;三氯乙烯致敏豚鼠淋巴细胞凋亡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黄海雄;张锦周;庾蕾;庄志雄;;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新云;;三氯乙烯致严重皮肤损害的免疫毒理学机理探讨[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杰;;7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临床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楠;三大领域拉动三氯乙烯消费[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佑;对俄、日征收保证金 三氯乙烯进口价看涨[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记者 赵一蕙;天原集团投建三氯乙烯项目[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步欣;中国决定对俄日进口三氯乙烯继续反倾销[N];国际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呼跃军;三氯乙烯行情大跌后市艰难[N];中国化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卢铮;商务部 继续对俄日三氯乙烯实施反倾销[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孙维生;三氯乙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罗明典;微生物 净化环境显身手[N];健康报;2007年
9 尚 武;我国对进口三氯乙烯 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10 龚雯;我对俄日进口三氯乙烯开展反倾销调查[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晓虎;三氯乙烯致肝细胞毒性中SET介导的nucleolin自调控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海军;基质金属蛋白酶及HLA-B*1301提呈抗原肽在三氯乙烯皮肤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3 越飞;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及其易感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董海燕;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标志物验证及免疫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隽隽;气态甲醛、三氯乙烯联合暴露染毒对小鼠的免疫毒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灵犀;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15年
3 韩君;改性微米铁对三氯乙烯的去除效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瑞娜;常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去除三氯乙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王瑶;三氯乙烯、氯乙烯、甲硫醇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6 胡顺之;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吹脱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锐;三氯乙烯对体外培养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及维生素E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8 王文生;三氯乙烯生产技术改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苏锋;三氯乙烯引起皮肤及肝脏损伤的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葛毅捷;介孔氧化铝负载镍—铁氧化物对三氯乙烯的催化脱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9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9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