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对功能型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纳米毒性 切入点:功能型微生物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随着纳米颗粒使用的迅速增长,大量纳米颗粒进入环境中,其潜在的风险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在环境中,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研纳米颗粒对功能型微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综述了纳米颗粒对功能型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相应的致毒机制,着重从微生物群体角度论述了纳米颗粒对功能型微生物群体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削减纳米颗粒毒性的途径。最后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纳米生态毒性研究中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Nanoparticles are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use of nanoparticles, a large number of nanoparticles enter the environment. Its potential risks are highly concern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environment, microbes with special fun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toxic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on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xic mechanisms are re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ical individuals, and the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on function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ways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nano-ecotoxicity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展胜,郁建拴,苏循荣,杨孙楷;铬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90年03期
2 吴月娥;韦肖杭;张敏;姚习忠;张晓琴;;黄磷对鲤鱼鲫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J];生态科学;1992年02期
3 孙敬艳,黄丽萍,乔显亮,杨希川,陈景文;1,8-二羟基蒽醌对大型n灥亩拘孕в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4 李贞;李丕鹏;徐齐艳;陆宇燕;;农药和化肥对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2期
5 林加涵,林海宁,黄志斌,方永强;铬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J];台湾海峡;1998年02期
6 ;动物所专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低剂量农药的复合毒性效应[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2期
7 康佳;雷炳莉;刘倩;王学彤;吴明红;徐刚;傅家谟;;上海河流沉积物的有机提取物对3种细胞的毒性效应[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刘智敏;顾雪元;王晓蓉;汤佳昀;罗军;;化学提取法预测土壤中镉对蚯蚓的毒性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9 于志刚,张经,史峰岩,吴超元;一种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J];海洋与湖沼;1999年02期
10 黄敏毅;张育辉;;镉对中国林蛙肾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峰华;沈盎绿;沈新强;陈志杰;;溢油污染对蟹类幼体毒性效应的评价[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永华;王媛;丁君;常亚青;;构建海胆胚胎发育毒理模型检测除草剂的毒性效应[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崔琳;曹冬;江桂斌;;代谢组学方法用于全氟辛烷磺酸盐的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林志芬;田大勇;王大力;尹大强;;以腈醛化合物为例探讨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中关键原子电荷的作用[A];第七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四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艳;王雯娜;唐莺莹;臧瑞玲;蔡伟民;;镉污染对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昕馨;宋玉芳;;低剂量菲污染对小麦细胞色素P450和过氧化物酶的毒性效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昕馨;宋玉芳;;低剂量菲污染对植物细胞色素P450和过氧化物酶的毒性效应[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立伟;池剑;彭祖华;傅正伟;;Bet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模式鱼的毒性效应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刘锡尧;袁东星;刘丽华;梁英;陈耀瑾;林方芳;;梯度方法研究燃煤电厂脱硫海水对褶牡蛎(Plicatula Gmelin)的汞富集及毒性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赵慧敏;李敏;魏东斌;杜宇国;;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沈基飞 记者 陈丽平;发现烟草颗粒物致癌新机制[N];法制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宿烽;有机锡化合物和烟碱类杀虫剂对牙鲆鱼鳃细胞株(系)的毒性效应与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朱丽岩;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岛近海常见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晶靓;滇池鱼类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富集及毒性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辉;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菲(PHE)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与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汪宁欣;无机砷在淡水浮游植物和动物中的富集与毒性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王法琦;全氟辛烷磺酸发育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孔庆霞;不同营养条件下萘和菲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春燕;铬(Ⅵ)和菲复合污染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危害性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2 白娟娟;基于斑马鱼毒性效应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过程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3 杜宇;稀土元素镧和铜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蚯蚓几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靖;十溴联苯醚—铅复合胁迫重复暴露对蚯蚓—土壤系统毒性效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谢植伟;1-溴丙烷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6 胡丽萍;典型行业废水及复合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维君;铬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翔;三氯异氰尿酸和盐酸环丙沙星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D];暨南大学;2006年
9 吕琨淼;人工合成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的影响:毒性效应、吸收方式和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何志强;重金属(铜、锌和汞)对中华倒刺渻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8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4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