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青岛市不同季节雾霾期与非雾霾期空气微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3:51

  本文选题:雾霾期 切入点:非雾霾期 出处:《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灰霾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灾害性天气。大气颗粒物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不仅是能见度降低,还可引发健康、环境、生态等深层次问题。微生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形态、共生关系和空气动力学行为上与颗粒物有高关联度。大气颗粒物附着的细菌、真菌、病毒、花粉、过敏原等可使人和动物产生过敏、中毒和感染反应,导致植物真菌感染。大气颗粒物作为载体可以实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长距离扩散(LDD),从而导致过敏原和病原微生物的迁移。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过敏原通过大气颗粒物迁移、干湿沉积途径进入水生态系统,会导致城市人群水源性疾病发生频率增加。本研究采用SAS ISO100空气浮游菌采样仪,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采集青岛市区街道空气微生物样品,应用BIOLOG法对不同季节雾霾期与非雾霾期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安德森FA-I型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微生物气溶胶样品,比较分析冬季雾霾期与非雾霾期生物气溶胶粒径日变化。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青岛市不同季节雾霾期与非雾霾期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雾霾期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水平明显高于非雾霾期。冬季雾霾期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水平明显高于非雾霾期,碳源代谢强度较高,代谢类型较丰富。(2)青岛市不同季节雾霾与非雾霾期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接近,但Mc Intosh指数(U)存有差异,其中雾霾期春季、夏季和秋季及非雾霾期冬季微生物群落均一性相对较好。冬季上午雾霾期Mc Intosh(U)指数明显大于非雾霾期,Shannon('H)指数和Simpson(D)指数差异较小;中午雾霾期Shannon('H)指数大于非雾霾期,其他指数差异较小;下午雾霾期与非雾霾期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微生物种群丰富度和均度差异较小。(3)在不同季节雾霾与非雾霾期,空气中的微生物碳代谢特点不同,造成碳代谢特征差异。雾霾期夏季与春季、冬季和秋季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碳源成分为氨基酸类,春季与秋季、冬季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主要成分为羧酸类碳源;非雾霾期冬季与秋季、春季和夏季区分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化的主要碳源为糖类,而夏季与秋季、春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化的主要碳源为羧酸类。分异冬季雾霾期上午与下午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类型是糖类,分异雾霾期下午与中午的是羧酸类碳源,分异雾霾期上午与中午的是胺类碳源,分异非雾霾期下午与中午和上午空气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的是糖类和羧酸类碳源。(4)冬季雾霾期易进入肺部细菌粒子数最多的是上午,其次是下午,最少是中午;雾霾期易进入肺部真菌粒子数最多的是中午,其次是上午,最少是下午;冬季雾霾期,上午时段,可吸入细菌气溶胶比例较高;中午时段,可吸入真菌比例最高;而下午时段,雾霾期与非雾霾期可吸入细菌和真菌粒子所占比例相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2;X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婧;夏立江;杜文利;张春荣;宫小燕;纪思思;于波;;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2 吴兑;;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宋凌浩,宋伟民,施玮,蒋蓉芳;上海市大气微生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3期

4 于芳,何新星,谢琼,姜洁;密闭环境中悬浮颗粒物上附着微生物的检测[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3期

5 邓欢欢;葛利云;蒋愉林;李建华;赵建夫;;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6 方治国;欧阳志云;刘們;孙力;王小勇;;北京市居家空气微生物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7 宋景华;李谷;张世羊;陶玲;张春雪;;循环水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和功能多样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8 高敏;仇天雷;贾瑞志;韩梅琳;宋渊;王旭明;;北京雾霾天气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特征[J];环境科学;2014年12期

9 路敏琦;李俊;李力;姜昕;陈强;;我国蚕豆根瘤菌的数值分类及其16S rDNA PCR-RFLP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10 王芳;杨季芳;谢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张艳丽;杭州市典型城市森林类型生态保健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1648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48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