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德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与可借鉴经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3:00

  本文选题:电子废弃物 切入点:德国 出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其回收处理产生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闭环回收处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主要关注集中拆解环节,在回收渠道建设和拆解产物高值化利用环节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德国在电子废弃物回收方面起步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资料和现场调研,对比中德两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发现德国不同于我国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和基金制度是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成功的关键,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mount of electronic waste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ncreasing explosivel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its recycling and disposal have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electronic waste treatment industry in China has already had a relatively sound legal system. But there is no perfect closed-loop recycling system.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main focus is on centralized dismantl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 channels and the high value utilization of the dismantling products. Germany started earl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and has formed a complete recycling and treatment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system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fund system in Germany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system in German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上海市教委青年教师资助计划(ZZEGD15037) 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项目(ZF1224)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XXKZD1602)
【分类号】: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福连;瑞典的废弃物回收利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2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工作大会暨《中再协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携百家企业共同呼吁规范回收、环保拆解、守法经营、共创绿色家园倡议书》发布·签名活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06期

3 潘春华;;农资废弃物回收值得提倡[J];致富天地;2013年06期

4 崔积tz ,郭萌;关于建立城市木材废弃物回收利用通道的思考[J];人造板通讯;2005年11期

5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我国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试验基地[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6期

7 马健媛;;澳大利亚废弃物回收责任引起的争议[J];中国包装工业;2006年09期

8 王树谷;杨建潇;;“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制度建设”论坛在京举行[J];资源再生;2007年08期

9 ;瑞典的废弃物回收机制[J];资源再生;2008年06期

10 化巩;;日本实行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制度[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邓京兰;祝颖丹;王继辉;邱桂杰;;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的回顾与展望[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舒适;朱云芳;;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及其防治措施[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3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尤华;徐波;;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王红梅;于云江;刘茜;;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孟婵娟;;论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阶段义务分配的必要性[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讯;美国:加大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N];中国包装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婉婉;教科书循环使用 废弃物回收助学[N];安徽日报;2014年

3 何岸邋徐文彬;天门试点农药废弃物回收[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顾佳;上海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三级网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万宁 李杰安 记者 刘兴华;世界首条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生产线冀州开工[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6 晓芳;我国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试验基地[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电子废弃物回收“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铁铮;人大附中学生呼吁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制度[N];科技日报;2006年

9 首席记者吴剑;我省首批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在丰城开业[N];宜春日报;2010年

10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丽红;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及其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晓蒙;居民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尹云;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谷晓芬;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刘畅;NFYH公司废弃物回收模式与收集系统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张利杰;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立法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一;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惠浪;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法律制度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8 任智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肖飞;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立法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刘世伟;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1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51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