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河入口洞穴固结土对BTEX吸附-解吸研究
本文选题:固结土 切入点:苯系物 出处:《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11期
【摘要】:为更好地认识岩溶含水介质与芳香烃BTEX之间的吸附特征,该文在实验室和洞穴条件下研究了岩溶洞穴中的固结土对BTEX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吸附-解吸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固结土对BTEX的吸附24 h达到平衡,其动力学过程适合用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R20.937),2种条件下固结土对苯系物总吸附量基本相等,分别为0.032 1和0.030 4 mg/g;吸附等温线最适合用Henry模型描述,BTEX分配系数介于0.002 7~0.004 5 L/g;苯和甲苯的解吸等温线适合用Henry模型描述,解吸过程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分别为5.93和5.00。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karst water-bearing medium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BTEX),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BTEX to consolidated soil in karst caves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and cave conditions.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re also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BTEX on the consolidated soil reached equilibrium for 24 h. The kinetic process is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enzene series in consolidation soil under two conditions: R20.937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re 0.032 mg / g and 0.030 4 mg / g, respectively. The Henry model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Henry, and the desorption isotherms of benzene and toluene are suitable to be described by Henry model, the hysteresis coefficients are 5.93 and 5.00,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2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漓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2012BAC16B02)
【分类号】:X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亚维;周启星;;BTEX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J];生态学杂志;2008年04期
2 张俊刚;王跃思;吴方X;王珊;;北京市大气中BTEX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浓度变化[J];环境化学;2009年01期
3 任文杰;周启星;王美娥;;BTEX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4 ;Remediation of BTEX-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ir Sparging:A Simulation Study[J];地学前缘;2009年S1期
5 孙杰;王跃思;吴方X;;北京市BTEX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2011年12期
6 郭幻;姚俊;蔡珉敏;王静伟;;BTEX混合物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性能[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赵珂;刘国;薛志钢;支国瑞;付建;彭良梅;;大气BTEX的时空分布与反应特征及来源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8 苏燕;孙超;赵勇胜;周睿;王霄;生贺;;BTEX污染含水层中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9 王萍;周启星;;BTEX污染环境的修复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孙威;赵勇胜;杨玲;马百文;;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处理地下水中的BTEX及其动力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韩丽;邓利群;何敏;冯小琼;王幸锐;;成都市大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2 王萍;周启星;;BTEX对水生植物金钱草的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李爽;白鸽;沈学优;;杭州市居民家庭空气中的BTEX污染[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Hui Huang;Guiping Wu;Chuan Yi;;Studying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in Binding of BTEX in the Air by Activated Carbon[A];中国材料大会2012第4分会场:环境功能材料论文集[C];2012年
5 曾冬辉;宾丽英;谢光炎;;BTEX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及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6 秦俊杰;尹冬勤;黄跃飞;;基于PAT修复物理试验的BTEX迁移转化模拟及过程控制思路[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7 杨姝倩;李法云;马溪平;谯兴国;张营;李素玉;;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BTEX的降解能力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秀丽;地下水中BTEX的迁移规律及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马燕;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桂全;BTEX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黄方圆;麦饭石填料强化好氧生物去除地下水中BTEX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孙本山;可吸附生物反应墙修复地下水中BTEX[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潘;苯系物(BTEX)在新疆干旱区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5 张倩;高盐条件BTEX降解菌群多样性、降解基因型及相容性溶质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文静;BTEX降解菌的驯化及其好氧降解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赵妍;地下环境中BTEX的挥发特性及其对AS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敬杰;微生物异化还原Fe(III)耦合氧化BTEX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毛心慰;BTEX嗜盐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花菲;BTEX污染含水层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及强化自然衰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6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