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天津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7 09:50

  本文选题:近岸海域 切入点:沉积物 出处:《中国矿业》2016年S1期


【摘要】:"天津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近岸海域)"在天津市近岸海域采集了296件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的基础上,并结合天津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含量环境背景值,制定了天津市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标准(Ⅴ级),并对沉积物中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锌(Zn)等7种痕量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仅局部存在点状污染。
[Abstract]:A total of 296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ianjin Multi-objective Regional Geochemistry Survey (inshore Sea area). Based on the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Standard (GB18668-2002), 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of element conten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ianjin coastal waters,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Grade V) of sediments in Tianjin coastal waters were established, and seven trace metal elements, such as Asn, CD, Cr, Cu, Hg, Pb, Zn and Zn in sedimen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n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the sediments.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ianjin coastal waters is good in general. Only local point pollution exists.
【作者单位】: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分类号】:X55;X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十分严重[J];环境工程;2006年06期

2 王殿坤;;辽宁近岸海域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年05期

3 王斌;张震;;天津近岸海域水污染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2期

4 王耀东,丁祥焕,陈玉仁;福建东南部近岸海域断裂与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03期

5 葛仁英 ,纪灵;1995年鲁北近岸海域污染呈上升趋势[J];海洋信息;1996年02期

6 卢秋珍;辽宁近岸海域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年06期

7 王冬梅,冯军;锦州市近岸海域汞污染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唐静亮,胡颢琰,毛宏跃,赵盛龙,叶双根;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及赤潮发生特征初步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周洪春;;营口近岸海域污染现状调查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04期

10 阚文静;张秋丰;石海明;;渤海湾近岸海域石油类现状与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万庆;孙艳青;;天津近岸海域生态失衡防治对策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克亮;陈朝华;吴海燕;;欧盟近岸海域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方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张海燕;孙艳青;李万庆;;天津近岸海域生态失衡防治对策初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张云;欧林坚;;长江口近岸海域尿素的分布及其可利用性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吴施卫;卢楚谦;朱小山;张纯超;梁谦林;;广东沿海麻痹性贝毒素的地理分布特征[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倪新娟;赵兴茹;安立会;钟林仁;郑丙辉;;渤海湾近岸海域生物样品中的PBDEs[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许江;赵绍华;胡毅;王立明;李海东;房旭东;;近岸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探测与保护技术体系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锦萍;;福州近岸海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曹玲珑;王平;石萍;田海涛;;洋浦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探讨及生态评价[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10 李志伟;崔力拓;郑辉;;河北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陆海;近岸海域多为清洁海域[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董学清 郭倩;山东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标准的面积有所增加[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昌苗苗 李莉梅 陈代红;广西建近岸海域监测站[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大连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N];中国海洋报;2013年

5 吴晨飘;近岸海域“生病” 温州首次“开方”[N];中国海洋报;2014年

6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韦玲;广西近岸海域使用规范生态良好[N];广西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岩红;大中城市近岸海域污染严重[N];法制日报;2013年

8 华保;中国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记者 冯敏 实习生 石曼琳;大部分近岸海域为清洁海域[N];北海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范春生;专家建议“一扣两建立”治理近岸海域污染[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士涛;天津近岸海域浮游生态系统生物物理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聂红涛;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中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3 徐晓甫;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性及其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先超;山东近岸海域(黄海部分)生态环境现状及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徐明德;黄海南部近岸海域水动力特性及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杨;秦皇岛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孙敏;珠海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胁迫因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周顺政;对大连近岸海域水污染反常现象的哲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志;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述伟;东海近岸海域溶解态碳和氮的分布变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宋德宏;大连近岸海域贝壳与海水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赵博;莱州三山岛—刁龙嘴近岸海域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王益民;文登近岸海域沉积物运移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范恩梅;连云港近岸海域水沙运动与动力沉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1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71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