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热岛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本文选题:城市热岛 切入点:污染扩散 出处:《高原气象》2016年06期
【摘要】:由于城市环境对污染扩散的影响主要包括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以苏州市为例,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设置存在热岛影响和消除热岛影响两组敏感性试验,将城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进行区分,研究了城市热岛对苏州污染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增加了大气不稳定性,产生了向市区辐合的热岛环流,加大了市区上空的垂直速度,增加了城市大气的扩散能力。城市热岛总体上使地面污染物浓度下降,城区PM_(10)和PM2.5减少约5×10-9kg·m-3,城区气溶胶各成分浓度及空气质量指数AQI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地面能见度则相应增加,城市热岛使市区能见度增加约0.5 km。在180 m高度以上,城市热岛使PM_(10)和PM2.5浓度上升,气溶胶各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400 m高度左右,城市热岛环流可使PM_(10)和PM2.5增加,最大可达11×10-9kg·m-3和9×10-9kg·m-3左右,同时使水平能见度下降。城市建筑的动力效应可大幅度降低市区风速,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热岛作用(热力作用)和建筑的动力作用相反,但热岛对污染扩散的有利作用小于建筑动力学效应的不利作用。
[Abstract]:Becaus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environment on pollution diffusion mainly includes thermal and dynamic effects, taking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air quality prediction system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two groups of sensitivity tests are set up, that is, heat island influence and eliminating heat island influence.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effects of urban heat island on pollution diffusion in Suzhou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 heat island increases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and produces convergent heat island circulation to urban area. The vertical velocity over the urban area is increased, and the diffusion ability of the urban atmosphere is increased. The urban heat island generally reduce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on the ground. The density of aerosol components and air quality index (AQI) in urban area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but the surface visibility increased accordingly. Urban heat island increased visibility in urban area by about 0.5 km. The urban heat island can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PM2.5, and the composition of aerosol increases to some extent. At the height of 400m, the circul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M10) and PM2.5, with the maximum of 11 脳 10-9kg m-3 and 9 脳 10-9kg m-3, the maximum value is about 11 脳 10-9kg m-3 and 9 脳 10-9kg m-3, and the maximum is about 11 脳 10-9kg m-3 and 9 脳 10-9kg m-3,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horizontal visibility is reduced. The dynamic effect of urban building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wind speed in urban areas, weaken the atmospheric diffusion ability, and the heat island effect (thermal action) is opposite to the dynamic effect of buildings. Howeve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heat island on pollution diffusion is less than that of building dynamics.
【作者单位】: 苏州市气象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相城区气象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5006) 苏州市气象局重点支持项目(SZ200703)
【分类号】:X16;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2 宫阿都;徐捷;赵静;李京;;城市热岛研究方法概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3 赵志敏;;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因子的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6期
4 张崇飞;何雪冰;杨德位;;浅谈城市热岛[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5 胡嘉骢;朱启疆;;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小丽;李磊;杜雁;江];房小怡;力梅;陈元昭;白玉洁;;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5期
7 周志民;;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张利;张丽娟;周东颖;刘栋;范怀欣;;哈尔滨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9 李兴生,朱翠娟,李乐泉;坡地对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1990年03期
10 阮小明;;城市热岛对居民健康的威胁[J];生命与灾祸;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武;姜方鑫;;城市热岛缓减思路与规划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张行清;;城市热岛业务探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谈建国;郑有飞;郭常义;甄新蓉;袁东;;上海夏季城市热岛演变特征及其健康影响[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束炯;江田汉;杨小明;;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束炯;乐群;;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7 彭静;刘伟东;龙步菊;郭勇;;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地表城市热岛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鹏;卢军;;重庆市冬季城市热岛流动观测实验与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春雷;;城市热岛缓解措施定量比较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高琳;城市热岛能使植物加速生长?[N];中国气象报;2012年
2 哈特艾德;从“头”到“脚” 城市热岛如何降温[N];电脑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晔 本报通讯员 贾冰 徐珍;谁在为城市热岛“添柴加火”?[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邱晓华;城市热岛遭遇绿化狙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华凌;新研究首次量化“城市热岛”效应[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熊燕;从建筑物看城市气候变化[N];云南日报;2009年
7 辛华;沪绿化建设促城市热岛负增长[N];中国花卉报;2008年
8 魏景云 张海东;卫星识别城市热岛[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葛进;树木比草地更有助于为城市降温[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星;城镇化建设如何实现生态统筹?[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弛;上海市城市热岛的时间多尺度分析与数值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春;城市热岛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强度和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图像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3 盛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海润;太湖湖风环流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城市热岛的相互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曹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权凌;城市地表热岛效应时间序列分析与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亚芳;环太湖地区城市热岛特征的遥感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朝鲁门;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北京市城市热岛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晓云;绿色和蓝色景观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浙江大学;2008年
8 鲍文杰;上海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莹莹;城市热岛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6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8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