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效应研究——基于SNA的经验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02 06:05

  本文选题:空间关联 切入点:碳排放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该文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增多,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效率呈近似"V"型的变化趋势。2沪、津、苏、浙、粤、京、鲁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容易对其他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产生影响,使得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3网络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受损聚类,长中游地区、珠三角地区为经纪人聚类,能源丰富的东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为受益聚类。4碳排放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结构的打破,减少聚类内省际碳排放均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省际碳排放强度差异,提高碳排放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对未来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为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inter-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2,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of inter-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by mean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was in the form of network struc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of carbon emission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hierarchical network structure was gradually broken down. The change trend of network efficiency is similar to "V". 2. The provinces of Shanghai, Tianjin, Jiangsu, Zhejiang, Guangdong, Beijing and Shandong ar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network, which can easily influenc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carbon emissions among other provinces. The spatial network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presents a typical "center-edge" structure of network .3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mainly damaged clusteri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or broker clustering, energy rich Northeast, In Northwest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network density of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break down the network grade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inter-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within the cluster, the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vinces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nhancement of individual network centrality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ll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But it also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regional cooper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农业用水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批准文号:15CGL041)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研究”(批准文号:12DGLJ09)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调控对策研究”(批准文号:J15WG09)资助
【分类号】: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7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维;如何教会居民减少碳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3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碳排放中和富了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记者 罗沙 王洪江;碳排放计算器,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崔修佳;澳大利亚计划2012年征收碳排放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彭德倩;2030年:本市碳排放有望“下折”[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朱勤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影响碳排放的人口因素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曹学明;澳政府征碳排放税计划引起业界强烈反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碳排放定价方案出台[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闫磊;多国反制 欧盟碳排放税或被迫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郭璐;城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9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99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