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对水库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水动力 切入点:水华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年S1期
【摘要】:为了探究流速对于水库水华优势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例,通过室内实验开展静水和0.05~0.30 m/s流速下的藻类生长状况、水质状况及藻类脂质氧化及抗氧化体系响应的同步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流速水平下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1 m/s组藻密度比增长率最大、营养盐消耗率最大、长势最优,而0.3 m/s组长势显著差于静水组;各组水体酸碱度均随时间趋弱碱性,溶解氧缓升,浊度则与藻密度水平保持高相关性;0.3 m/s组的藻体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动水环境更利于藻类改善其漂浮聚集状态,促进光能吸收,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氧化损伤。实验周期内确定了铜绿微囊藻在动水环境下的生长预测经验公式以及优势流速0.15 m/s,为水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以及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奠定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ow rate on the growth of dominant algae of Shui Hua reservoir and its mechanism, the 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under static water and 0.05 ~ 0.30 m / s velocity, tak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s an example.The water quality and the response of algae lipid 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system were analyzed simultaneously.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gae growth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lgae was the highest in 0.1 m / s group,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lgae was the highest in 0.1 m / s group.The nutrient consumption rate was the largest and the growth was the best, while the 0.3 m / s group potential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of the static water group, and the pH and alkalinity of the water in each group tended to be weak and alkaline with time,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increased slowly.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and catal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of turbidity and algae density (0.3 m / s)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was more favorable for algae to improve its floating and aggregation state, to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light energy, to enhance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and to reduce the oxidative damage.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growth prediction and the dominant velocity of 0.15 m / 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eutrophication trend of reservoir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hui Hu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爱立信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9170)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斌,余国忠,栗印环;沸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松花湖铜绿微囊藻无菌株的分离及其生长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3 金相灿,李兆春,郑朔方,杨苏文,胡小贞,储昭升;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S1期
4 杨柳燕,王勤,史小丽,蒋丽娟,肖琳,秦伯强;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欧明明,蔡伟民;铁限制对铜绿微囊藻光系统活性变化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5年06期
6 郑朔方,杨苏文,金相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营养动力学[J];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7 肖琳,杨柳燕,蒋丽娟,邹迪,图雅;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8 李志伟;崔力拓;齐凤生;邢光敏;;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年01期
9 袁丽娜;宋炜;肖琳;王勤;杨柳燕;蒋丽娟;;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和岩;苏瑾;施玮;;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莉凤;方群;赵硕;;铜绿微囊藻与混合藻生长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赵玮;艾鹰;毕永红;胡征宇;;温度、光照、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光合固碳作用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上官小亚;洪喻;胡洪营;;白蜡落叶酸化降解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鲜U_鸣;;产毒与非产毒蓝藻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杨柳燕;钟寰;秦伯强;肖琳;蒋丽娟;;底泥和铜绿微囊藻的磷迁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秦朝阳;刘雪华;赵金博;;不同磷浓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高光谱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林莉;李青云;黄茁;吴敏;冯雪;卢云黎;;微电流电解对铜绿微囊藻的持续抑制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8 张睿;王广军;;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的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翠华;李国锋;吴彦;王玉;;用脉冲放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维昊;周连凤;张伟安;吴小刚;汪玉庭;宋立荣;;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剑峰;太湖部分水域发生蓝藻[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树林;中草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刘辉;金鱼藻和水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卫民;亚硝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4 孔峗;溶藻菌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任晶;UV/H_2O_2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特性及其对微囊藻毒素降解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郑宾国;辐照技术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桃;韭菜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张靖天;响应曲面法优化铜绿微囊藻生长条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方群;铜绿微囊藻氮磷代谢及微囊藻水华综合评价[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4 李艳红;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娟;低价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华秀红;特异性抑杀铜绿微囊藻的放线菌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易文利;不同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室内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海明;微量元素铁、锰及其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9 侯延鹏;营养元素及光照、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冬及复苏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李慷;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和大型n灦拘宰饔玫难芯縖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6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0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