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岸带蓝藻聚积污染物特性变化及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17:33
本文选题:巢湖 + 蓝藻聚积 ; 参考:《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湖岸带蓝藻聚积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期间典型的灾害性现象。蓝藻聚积期间产生大量聚积污染物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掌握蓝藻聚积期间污染物特性变化规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夏秋季节蓝藻聚积不同特点,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和原位模拟两种方法分别研究夏秋蓝藻聚积污染物特性变化规律及聚积污染物对打捞的响应。在此基础上跟踪研究了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对聚积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以及提出了一种可以控制蓝藻聚积污染的新型抽藻设备构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室内培养实验模拟夏季高密度(~1.3×10~(11)cells/L)蓝藻聚积,在35℃、6000lux条件下,聚积蓝藻使水体快速呈厌氧状态,蓝藻大量死亡,叶绿素a(chl.a)含量逐步下降。蓝藻聚积过程中,氨氮(NH_4~+)、磷酸盐(PO_4~(3-))为溶解性氮磷(DTN、DTP)的主要形式。氮磷营养盐、藻源性有机物(AOM)均在前5~8d内快速释放完毕,释放后污染物峰值浓度可达初始浓度的数倍,甚至数10倍。5~8d后聚积污染物由于微生物利用而降低并进入内源循环。以此确定前5d为打捞“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尽快对聚积蓝藻进行打捞,可确保对聚积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打捞可以有效削减聚积污染物,降低聚积污染物的释放速率,且打捞强度越大,对污染物控制效果越明显。中强度(去除藻生物量88.49%)是控制水体AOM的必要强度。(2)原位围隔实验模拟秋季相对较低密度(~4.0×10~8cells/L)蓝藻聚积,在秋季环境下(水温21.62℃~25.57℃),聚积蓝藻趋于衰亡,水体chl.a呈下降趋势。随蓝藻衰亡及藻体沉降,水体总氮(TN)在第8d、总磷(TP)在第3d开始趋于下降。蓝藻衰亡分解释放的AOM为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主要来源,荧光有机物(F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经过打捞,蓝藻生物量削减了41.7%,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原位生长速率增大,但打捞后长期内chl.a并未增加,说明本实验条件下秋季打捞不会造成蓝藻水华二次暴发。打捞通过削减蓝藻生物量,使水体初级生产力、氮、磷、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得到长效控制,且可以控制AOM的释放。(3)针对巢湖湖岸带蓝藻聚积现状,研究了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中核心部件鳃式过滤器的控污效果及振动浓缩筛的浓缩性能。鳃式过滤器通过对蓝藻生物量的去除可对水体氮磷营养盐、COD_(Mn)、悬浮颗粒物(SS)高效控制。通过振动浓缩可对削减藻液体积55.09%~88.98%。(4)针对传统抽藻设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可移动、可浓缩,适应湖滩湿地低水位变化的新型抽藻设备构想—浮动鳃式抽藻平台。利用模拟装置研究两种等密度布设滤料(猪鬃及羊毛)对蓝藻的截留能力及装置的浓缩性能,结果表明羊毛可对模拟蓝藻完全截留,而猪鬃略低。浓缩性能测试表明:铺设羊毛后装置浓缩性能低于猪鬃。为进一步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iomass of blue algae , a new concept - floating gill type algae - pumping platform is proposed for the removal of blue algae by reducing the biomass of blue alga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ol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algae liquid product by 55.09 % 锝,
本文编号:1774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74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