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密度对海底管道溢油扩散数模结果的影响
本文选题:海底管道溢油 + 疏、密网格模型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6年09期
【摘要】:采用数学模型对海底管道溢油扩散进行模拟时,除了要求模拟结果的准确,同时也必须要从经济性角度考虑计算成本的问题.为筛选出合适的数值模型,对不同网格模型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基于结构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溢油扩散模型,并采用流体体积法来追踪多相流界面.选用疏、密两种不同网格进行计算.根据Fan(1967)经典实验,选择3种不同工况,并采用其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通过不同工况下疏、密网格模型中溢油的传播形态、到达海面时间、横向漂移距离、海面扩散范围及电脑计算时间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网格疏密对溢油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密网格模型电脑计算时间过长,各种物理量的提升效率一般,而疏网格模型计算成本则较为合适.该模型可为海管溢油扩散预测及应急维修提供参考.
[Abstract]:When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 to simulate oil spill diffusion of submarine pipeli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calculating co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select suitable numerical model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mesh model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grid,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oil spill diffusion model, and the fluid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track the multi-phase flow interface. Two different meshes are chosen to calculate. According to Fanli 1967) classic experiment, three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select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verif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ffects of grid density on the oil spill results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il spill propagation pattern, the arrival time, the transverse drift distance, the sea surface diffusion range and the computer computing time in the dense grid model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ing time of the dense grid model is too lo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physical quantities is general, while the cost of the sparse grid model is more suitable.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rediction of oil spill diffusion and emergency maintenanc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4CB046804) 工信部海洋工程装备科研资助项目(E-0815C00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512390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0203)
【分类号】:X55;X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西桑托斯港发生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2001年02期
2 浦宝康;2003年国际溢油会议论文简介[J];交通环保;2004年01期
3 郭运武;刘栋;钟宝昌;王道增;;风对河道溢油扩展、漂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4期
4 王天霖;刘寅东;李永琛;;基于改进溢油模型的溢油浮标水动力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吴廷芳;南海北部海面溢油漂移可能路径的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1985年03期
6 文荟;海湾溢油三周年[J];交通环保;1994年04期
7 王水田;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回收开阔海面上的溢油[J];交通环保;1995年05期
8 乐yN;1997年首次重大船舶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1997年01期
9 ;近5年世界重大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1997年03期
10 赵如箱;浅谈溢油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设想[J];交通环保;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玲;乔冰;李岱青;;溢油敏感资源保护方案综合研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德洪;;对溢油事故的取证[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飞鹏;尹秋晓;张海平;陈玲;;感潮河流溢油事故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黄浦江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4 孙维维;刘敏燕;孙安森;俞沅;;溢油源快速鉴别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春玲;乔冰;;溢油敏感资源预警系统初探[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永宁;白春江;;大连海域船舶溢油遥感监测分析[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7 曾俊备;;浅谈广西沿海溢油风险源及防治对策[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安伟;李广茹;赵宇鹏;牛志刚;邱照宇;;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9 李品芳;殷佩海;;港口船舶溢油风险评价[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机电分册)[C];1999年
10 马喜臣;;北方海区船舶溢油防治示范工程概l良胺⒄股柘隱A];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暨集装箱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沙;调查组令康菲对溢油损害负起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新华社记者 陈健 王宇 胡俊超;康菲溢油:比表态更重要的是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实习生 黄蕾;溢油事故重创中国海 呼唤国内油污责任险[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朱生凤 张兆康 朱有庆;解读全球溢油响应网络的分级响应安排[N];中国海洋报;2006年
5 ;中国应加快建设溢油鉴定体系[N];中国海洋报;2008年
6 记者 范京蓉 通讯员 肖志峰 杜健;新监测系统10秒内发现海面溢油[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孟庆丰 特约记者 董竞敏;跟踪浮标让溢油“有迹可循”[N];中国交通报;2010年
8 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林燕 陈鸥鸥;防溢油,未雨先绸缪[N];浙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君策;当前事故附近海面已无明显漂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记者 张一玲;开展海洋勘探开发溢油风险排查与整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景坤;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尹奇志;内河水面溢油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进;海上固定雷达组网式溢油监测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吴兆春;潮汐河道溢油扩展漂移的数值模拟[D];上海大学;2010年
5 刘朋;SAR海面溢油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石立坚;SAR及MODIS数据海面溢油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王春艳;浓度参量荧光光谱油种鉴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汪守东;基于Lagrange追踪的海上溢油预报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柏林;溢油分散剂处理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影响与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娜;石化码头溢油风险评价实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津;海湾溢油事故损失计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张明亮;面向对象的SAR图像溢油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赵明月;激光荧光溢油监测终端在港口布置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袁征;生境等价分析法在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6 张至达;港区船舶溢油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赵冰;海面溢油微波散射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纪帅;青岛峡区油污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谢天添;红外光谱法快速识别溢油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赵冬;基于综合安全评估的青岛港船舶溢油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7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4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