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不同有机负荷下混合蔬菜废物厌氧消化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01:16

  本文选题:废弃物 + 厌氧消化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8期


【摘要】:为优化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工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该文以混合蔬菜废物为原料,通过逐级提高厌氧反应的有机负荷,分析研究了蔬菜废物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物质转化规律。试验在有机负荷率OLR 1.0、1.5、1.75、2.0、2.25、2.5、3.0、3.25、3.5 g/(L·d)条件下共运行170 d。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有机负荷率为2.75 g/(L·d),极限有机负荷率为3.5 g/(L·d);在2.75 g/(L·d)条件下有机负荷产气率达到最高,达到0.54 L/(g/(L·d)),甲烷体积分数稳定在51%~59%。有机负荷2.75和3.0 g/(L·d)条件下挥发性固体去除率最高达66.81%。有机负荷率在1.0~3.25 g/(L·d)时,挥发性有机酸质量浓度在409~481 mg/L,乙醇浓度在380~490 mg/L,属乙醇型发酵。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of vegetable wast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vegetable waste, the organic load of anaerobic reaction was increased step by using mixed vegetable waste as raw material. The anaerobic digestibility of vegetable waste under different organic loa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law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170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1.0 ~ 1.5g / L ~ (-1) / L ~ (-1) / L ~ (-1) ~ (-1) ~ (-1) ~ (2.25) ~ (2.5) ~ 3.25 ~ (3.5) g / L ~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organic loading rate is 2.75 g / L ~ (-1) L ~ (-1), the limit organic loading rate is 3.5 g / L ~ (-1) d ~ (-1),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is the highest at 2.75 g / L ~ (-1) L ~ (-1),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methane is stable at 51g / L ~ (59). Under organic loading of 2.75 and 3.0 g / L ~ d,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 of volatile solids was 66.81%. When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was 1.0 ~ 3.25 g / L ~ 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acid was 409g / 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380g / L ~ 490 mg / L, which belonged to ethanol-type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vegetable waste.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5BAD21B03,2014BAC24B01)
【分类号】:X799.3;S2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Chong Wang;Jiane Zuo;Xiaojie Chen;Wei Xing;Linan Xing;Peng Li;Xiangyang Lu;Chao Li;;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an integrated two-phase anaerobic bioreactor fed by fruit vegetable wastes and wheat straw[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12期

2 杨鹏;乔汪砚;赵润;杜连柱;张克强;;果蔬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2年02期

3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nd food waste of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8期

4 刘研萍;刘新春;陈雪;方刚;毛毛菁;周祺;夏瑜;李秀金;;蔬菜废物厌氧消化的适宜性及产气性能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5 刘广民;董永亮;薛建良;肖宇芳;尹莉莉;;果蔬废弃物厌氧消化特征及固体减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6 李刚,杨立中,欧阳峰;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因素及pH和Eh的影响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元毛毛;刘研萍;陈雪;李秀金;袁海荣;邹德勋;;不同有机负荷下混合蔬菜废物厌氧消化性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8期

2 金慧;刘士辉;孙文华;张中林;金静;;设施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工艺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16期

3 王艳芹;付龙云;杨光;袁长波;李明华;姚利;;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等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4 Le Chen;Shanshan Jian;Jinhua Bi;Yunlong Li;Zhizhou Chang;Jian He;Xiaomei Ye;;Anaerobic digestion in mesophilic and room temperature conditions: Digestion performance and soil-borne pathogen surviva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6年05期

5 张超君;潘建刚;张艾艾;蒋海明;季祥;蔡禄;;利用CCD优化C/N和pH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6 傅云龙;丘锦荣;刘清云;曾经文;李顺义;彭海君;许振成;;废弃脐橙与猪粪厌氧共消化的反应性能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22期

7 张庆芳;马菁玲;孔秀琴;贾小宁;陈吉祥;赵霞;;半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J];中国沼气;2015年05期

8 慕钰文;冯毓琴;李长亮;李翠红;;响应面法优化高原夏菜尾菜废水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14期

9 杨文晶;许泰百;冯叙桥;程丞;吕佳煜;侯宇;;果蔬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14期

10 杜鹏祥;韩雪;高杰云;陈清;李彦明;;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潜力分析[J];中国蔬菜;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nd food waste of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8期

2 张丽颖;姜永海;邓舟;张妍;;城市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处理可行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5期

3 牛俊玲;梁丽珍;兰彦平;;板栗苞和牛粪混合堆肥的物质变化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广民;董永亮;薛建良;肖宇芳;尹莉莉;;果蔬废弃物厌氧消化特征及固体减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5 刘荣厚;王远远;孙辰;梅晓岩;;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张继;武光朋;高义霞;冯涛;高超;;蔬菜废弃物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胡刚;王里奥;林衍;张军;袁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3期

8 黄继国;黄国鑫;聂广正;魏海娟;吕爱民;王雪松;;中温UBF与UASB两相厌氧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琦;李亚红;蔡伟民;;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10 官会林;张云峰;张无敌;刘士清;;滇池农田废弃物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斌;董仁杰;程辉彩;Joachim Clemens;庞昌乐;;温度与有机负荷对猪粪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2 王伟;韩洪军;马文成;何春华;;有机负荷冲击下两相厌氧工艺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7期

3 鲍立新;李建政;刘乾亮;张妮;;有机负荷对连续流厌氧发酵产氢系统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4 郝景曼;钟浩源;王新华;李秀芬;;有机负荷对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模拟味精废水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5 宫小燕;宋瑞平;李国学;刘英;陈京生;;不同温度下有机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蒋琼华;张文阳;张立凯;;不同有机负荷泔脚废油脂厌氧消化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2013年03期

7 曹杰;陈广银;常志州;叶小梅;杜静;;有机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8 高春娣,彭永臻,王淑莹,川哲夫,尾崎益雄,李春全;不同有机负荷下氮缺乏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3期

9 巩有奎;相会强;穆兰;;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降解青霉素废水的特性研究[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10 戴一琦;李银生;李旭东;沈小虎;陆燕;邱江平;;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分层蚯蚓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晓明;乔琦;刘景洋;孟立红;;高有机负荷启动厌氧流化床的实验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倪寿清;崔清洁;;两阶段连续厌氧工艺处理糖果废水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 周兴华 向枭 陈建;网箱养鱼须注意水体有机负荷[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天楠;ABR在有机负荷影响下的基质沿程降解规律和能量回收效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覃亚宏;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3 蒋琼华;泔脚垃圾废油脂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极限有机负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韦成健;逐步提高泔脚垃圾运行有机负荷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宫洪艳;低有机负荷处理高浓度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6 李佳;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稳定性运行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0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70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