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BR及PAC-LPBR反应器改善水质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长距离输水管道生物反应器 + 粉末活性炭 ; 参考:《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23期
【摘要】:针对原水长距离输送建立了管道模型,研究了LPBR及PAC-LPBR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LPBR对氨氮、UV_(254)、COD_(Mn)、DOC、微量有机物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其效果不如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的PAC-LPBR反应器。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7 mg/L、反应时间为8 h时,PAC-LPBR对氨氮、UV_(254)、COD_(Mn)、DOC的去除率比LPBR分别提高了14.3%、56.6%、34.6%、43.2%,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亦大大提升。采用生物预处理/PAC-LPBR组合工艺可进一步强化处理效果。
[Abstract]:A pipeline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raw water, and th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effect of LPBR and PAC-LPB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C-LPBR reactor enhanced b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is less effective than the PAC-LPBR reactor enhanced b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When the dosage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is 17 mg / L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8 h, the removal rate of DOC by PAC-LPBR is increased by 14.3mg / L than that of LPBR by PAC-LPBR, and the removal capacity of trace organic matter is also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LPBR. The treatment effect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by using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 PAC-LPBR combina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403001、2014ZX07405002)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永娟;杨艳玲;李星;赵乐乐;;预氯化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能影响及性能恢复[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扬阳;李星;杨艳玲;李雨婷;尚思宏;;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变化及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02期
2 张馨;胡立锋;;预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辽宁化工;2015年12期
3 陈环宇;柳景青;魏宗元;张慧慧;何晓芳;周晓燕;裘尚德;胡宝兰;楼莉萍;;供水管网大口径管道管垢中污染物分布的径向差异[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9期
4 李星;刘扬阳;杨艳玲;李雨婷;尚思宏;;臭氧对管道生物膜净水效能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5 张达;杨艳玲;李星;相坤;刘扬阳;许美玲;黄柳;陈楠;;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6 张达;杨艳玲;李星;相坤;刘扬阳;;溶解氧对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影响[J];化工学报;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军;宁站亮;刘勇诚;;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2 张永吉;周玲玲;李伟英;李星;李德强;李圭白;;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3 白晓慧;徐文俊;;供水管壁的磷释放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4 王迪;刘文君;顾军农;张素霞;;可同化有机碳及氯浓度对给水管网中生物膜生长的影响[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5 周玲玲;刘文君;张永吉;;模拟给水管网中管壁生物膜生成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6 曲志军;尤作亮;徐洪福;;原水水质在管道输送中的变化规律[J];供水技术;2007年02期
7 白晓慧;张晓红;张玲;朱斌;王海亮;;上海市供水管网中异养菌生长水平及相关指标变化[J];环境科学;2006年11期
8 李红岩,杨敏,吴成强;无排泥条件下HRT对膜生物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9 李红岩,高孟春,杨清香,杨敏;无排泥运行下膜生物反应器的硝化代谢产物及细菌活性[J];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10 于鑫,乔铁军,张晓健,王占生;饮用水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规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守强,刘瑛,史敬伟,王实倩;混凝及其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J];当代化工;2003年04期
2 江继洋;潘胜利;潘磊;;如何降低和控制精制粉末活性炭的消耗量[J];发酵科技通讯;2004年03期
3 张梅梅;;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6年01期
4 周璇;尹军;刘志生;吕国晓;;粉末活性炭去除微囊藻毒素若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11期
5 廖伟;陆少鸣;;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内置粉末活性炭复合净水效果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6 张文富;;日本粉末活性炭两年来价格上涨15%[J];无机盐工业;1982年11期
7 森森;;废粉末活性炭的造粒再生[J];林化科技通讯;1985年05期
8 宋毅;废粉末活性炭再生利用[J];食品科学;1990年06期
9 金伟,范瑾初;粉末活性炭在预涂膜过滤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S1期
10 张林军,赵晓东,刘晓玲;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潘章斌;冯桂学;贾瑞宝;宋武昌;;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农药的吸附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尹海龙;徐祖信;;粉末活性炭自絮凝机制与沉降速率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3 许京晶;李伟英;桂学明;谢良杰;;粉末活性炭—超滤膜联用工艺去除水体藻类的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尹海龙;徐祖信;;粉末活性炭在原水输水渠道中的输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5 马艳;高乃云;刘欣然;姚娟娟;;2,4,6-三氯酚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尹海龙;杨扬;徐祖信;李怀正;;粉末活性炭在原水输水渠道中的冲刷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7 尹海龙;郁达;徐祖信;李怀正;;粉末活性炭在原水输水渠道中的沉降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8 徐少敏;唐晖;王臣建;;高锰酸钾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对水的强化性处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王晓莲;彭永臻;王宝贞;马勇;;PAC-UF组合系统对水中污染物去除的试验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邓凤滨 记者 薛婧;供排水集团全力应对枯水期[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郭闫梅 记者 吕晶;哈尔滨让百姓喝上“放心水”[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雅月邋立早;感谢你,除嗅专家![N];无锡日报;2007年
4 记者 季佳莹;取水口水源水质每小时监测一次[N];哈尔滨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茂军;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上海水源水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李兵;粉末活性炭循环流化床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马聪;粉末活性炭/膜组合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新秀;粉末活性炭改善超滤膜过滤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郑娜燕;煤焦油加工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杨华;粉末活性炭在东江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成;粉末活性炭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何勇;粉末活性炭去除盐水中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崔永杰;不同粒径粉末活性炭的吸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杨植东;粉末活性炭在黄浦江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薇;粉末活性炭—微滤膜工艺微污染水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饶明;粉末活性炭与高密度沉淀池联用处理低浊微污染水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10 南喜权;咸潮对粉末活性炭去除突发污染物效果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8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