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历史累计碳排放视角的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2:11

  本文选题:碳排放 + 代际公平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S1期


【摘要】:以1901-2005年作为历史碳排放研究时间段,基于历史累计碳排放视角,重新定义了碳排放公平中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同时利用全球132个国家的人口、GDP和碳排放数据对历史代际和代内碳排放公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碳排放基于GDP和人口的Gini系数值均小于0.2,属于基尼系数公平判断标准的"绝对公平",同时代际的单位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人均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历史11代的碳排放Gini系数基本都超过了0.4的警戒值,碳排放在代内的分配非常不公平,尤其是基于人口分配;随着代的增加,各代基于GDP和人口的碳排放的Gini系数值逐渐下降,说明分配不公平程度随着代的增加得到改善。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cumulative carbon emissions, the 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in carbon emission equity are redefine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arbon emissions study period from 1901-2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global GDP and carbon emissions data of 132 countri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intergenerational and intra-gen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equ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historical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GDP and population is less than 0.2, which belongs to the "absolute fairness" criterion of Gini coefficient, while the carbon emissions per generation of GDP are decreasing, and the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are increa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past 11 generations has basically exceeded the warning value of 0.4,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in generations is very unfair, especially based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GDP and popula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tions. It shows that the unfair degree of distribution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基金】:CDM基金项目地方科技系统干部队伍应对气候变化素材编写与培训(编号:2013049)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翟腾腾;郭杰;欧名豪;孔伟;;基于基尼系数的江苏省建设用地总量分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4期

2 宋德勇;刘习平;;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3 周伟;米红;;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J];资源科学;2010年08期

4 潘家华;郑艳;;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0期

5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6 祁悦;谢高地;;碳排放空间分配及其对中国区域功能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年04期

7 王伟中,陈滨,鲁传一,吴宗鑫;《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陈文颖,吴宗鑫;碳排放权分配与碳排放权交易[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慧;刘恒辰;何霄嘉;曾维华;;基于历史累计碳排放视角的碳排放公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S1期

2 杨艳芳;郑海霞;;基于公平性原则的区域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7期

3 王慧慧;刘恒辰;何霄嘉;曾维华;;基于代际公平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4 欧元明;;省域碳排放公平、转移与分配研究[J];生态经济;2016年06期

5 王飞;;发电部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研究[J];商;2016年20期

6 关伟;杜海东;许淑婷;王嵩;;辽宁省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5期

7 李晓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林廷武;施友文;谢锦升;杨玉盛;;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6年05期

8 杨玉香;吴增源;黄祖庆;;考虑技术投资的供应链网络下可交易污染排放许可均衡问题[J];中国管理科学;2016年04期

9 黄丽晗;严哲伦;郑惠之;孙燕;;我国火电生产消费空间格局及碳排放污染转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09期

10 刘华军;刘传明;陈明华;;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网络及协同减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琼;欧名豪;盛业旭;郭杰;;建设用地总量的区域差别化配置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2 宋德勇;刘习平;;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3 张琳;陈逸;张群;叶晓雯;张燕;;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优化模型[J];经济地理;2012年06期

4 赵丽;朱永明;付梅臣;张蓬涛;曹银贵;;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5 肖黎姗;王润;杨德伟;孙艳伟;刘健;;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6 滕飞;何建坤;潘勋章;张弛;;碳公平的测度:基于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碳基尼系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6期

7 陈凤;张安明;邹小红;;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研究——以重庆市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8 曾光建;陶军德;关国锋;刘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研究——以伊春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年04期

9 陆张维;吴次芳;岳文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10 杨振;;基于环境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公平性研究[J];中国能源;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03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