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7 08:03

  本文选题:供热行业 + 碳排放基准线 ; 参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年06期


【摘要】:根据沈阳市72家供暖企业调研数据,利用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核算供热企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151d供暖期内,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小型分散锅炉房平均碳排放强度为58.25 kg CO_2/m~2,区域锅炉房为53.42kgCO_2/m~2,热电联产为49.87 kgCO_2/m~2,组合式热源(燃煤锅炉+热泵)为34.49kgCO_2/m~2,清洁能源为21.58kg CO_2/m~2。基于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推荐的基准线确定方法,设置了实际排放、历史排放、单体容量40 t/h以上区域锅炉房排放、热电联产排放、技术水平领先前30%和40%企业排放6种基准线情景。通过各个碳排放基准线值比较,结合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碳交易市场计划,建议选择技术水平领先前40%企业排放情景下的碳排放基准值46.57 kg CO_2/m~2作为沈阳市2013年供暖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以此基准线为起始基准线,对2014—2020年的碳排放基准线进行了预测。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72 heating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the IPCC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heating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151d heating period,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different heat sourc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averag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small distributed boiler room is 58.25 kg / m ~ (-1) / m ~ (2), that of regional boiler room is 53.42 kg CO _ (2 / m ~ (2), the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is 49.87 kg / m ~ (-2), the combined heat source (coal-fired boiler heat pump) is 34.49 kg / kg CO _ (2) / m ~ (2), and the clean energy is 21.58kg CO _ (2 / m ~ (2) / m ~ (2).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baseline recommended by different heat source forms, such a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ctual emissions, historical emissions, emissions from boiler rooms with a monomer capacity of more than 40 t / h, and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are set up. Technical level ahead of the top 30% and 40% of the enterprise emissions of six baseline scenarios. By comparing the baseline values of various carbon emissions, combini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Shenyang and the future carbon trading market plan, It is suggested to select 46.57 kg CO2 / mm2 as the carbon emission baseline of heating industry in Shenyang in 2013. Using this baseline as the starting baseline, the carbon emission baseline for 2014-2020 is forecas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F14-134-9-00,F14-232-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3076) 国家CDM基金项目(2011204,2013051,2013124)
【分类号】:X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继红;由世俊;邢金城;刘向东;伍小亭;张志刚;;天津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探索研究[J];建设科技;2014年22期

2 赵红艳;耿涌;郗凤明;刘竹;董会娟;;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的辽宁省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11期

3 李骏龙;由世俊;张欢;谢真辉;;天津市办公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10期

4 王美玲;郗凤明;薛冰;耿涌;董会娟;刘竹;;工业城市(沈阳)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生态科学;2012年05期

5 江崇旭;邢金城;秦晓娜;凌继红;杨军;;天津市医院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8期

6 庄智;;国外碳排放核算标准现状与分析[J];粉煤灰;2011年04期

7 刘伟;崔素萍;;清洁发展机制(CDM)基准线设置方法在水泥行业内的研究[J];水泥工程;2008年04期

8 尹波,狄洪发,付林;清洁发展机制及城市供热[J];现代电力;2005年03期

9 赵勇强,马玉清;中国节能建筑CDM项目基准线方法[J];可再生能源;2004年04期

10 朱海玲,马玉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准线方案选择及比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飞;城市供热系统能耗及碳排放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2 杨建坤;北方小城镇供热模式分析与热网优化控制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鄢宇鑫;沈阳市城区供热模式及热电联产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莎莎;郗凤明;毕垒;陈坚;王娇月;王丽;;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年06期

2 徐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农宅节能潜力评价——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J];建筑节能;2016年06期

3 黄英;;酒店碳足迹测算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年10期

4 王强;伍世代;林羽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5年06期

5 张艳芳;位贺杰;;西安市工业内部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与空间分异[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6 凌继红;由世俊;邢金城;刘向东;伍小亭;张志刚;;天津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探索研究[J];建设科技;2014年22期

7 丁娟;陈东景;赵斐斐;;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量影响因子与发展预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刘承智;潘爱玲;谢涤宇;;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4年11期

9 刘丽莹;付祥钊;;医院建筑用能模式及能耗评价指标研究现状[J];建筑节能;2014年10期

10 秦新生;;物流企业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沛峰;基于绿色供热的热电联产低温直供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王海超;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调峰方式及综合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明;油田热水供暖系统热负荷智能预测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陈烈;基于神经网络的热力站供热过程预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振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董秀泉;供热管网负荷预测控制系统[D];济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梦月;;中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现状及可行性研究[J];建设科技;2013年16期

2 李骏龙;由世俊;张欢;谢真辉;;天津市办公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10期

3 江崇旭;邢金城;秦晓娜;凌继红;杨军;;天津市医院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8期

4 卢志强;凌继红;秦晓娜;邢金城;邓瑞华;;天津市医院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J];建筑科学;2012年08期

5 董会娟;耿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3期

6 薛冰;李春荣;刘竹;耿涌;郗凤明;;全球1970—2007年碳排放与城市化关联机理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6期

7 张小玲;;公建节能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可行性探讨[J];建设科技;2011年12期

8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姚亮;刘晶茹;王如松;;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对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10 高彩玲;高歌;田采霞;;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减排途径[J];中国矿业;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洁;基于时间序列理论方法的生物序列特征分析[D];江南大学;2009年

2 张沈生;城市供热模式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管河山;金融多元时间序列挖掘方法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4 赵玉甫;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3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073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