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鼠李糖脂对底泥三氯生脱附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7-26 12:40
【摘要】:采用吸附/脱附平衡实验考察了温度对鼠李糖脂作用下三氯生(TCS)在底泥/水中分配的影响,以及鼠李糖脂浓度、泥水比、反应时间、TCS初始浓度对鼠李糖脂脱附底泥中TCS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SM)确定了鼠李糖脂强化脱附底泥中TCS的影响因素排序、最佳脱附条件和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在283~323 K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TCS越容易向水相迁移;鼠李糖脂浓度越大、泥水比越低、时间越长、TCS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鼠李糖脂脱附TCS。各影响因素作用排序为:泥水比鼠李糖脂浓度pH时间;最佳脱附条件:鼠李糖脂浓度2 996.96 mg·L~(-1)、泥水比10 g·L~(-1)、反应时间30 h及pH 7.9。此时,鼠李糖脂对底泥中TCS的最大脱附率可达90.70%。可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受TCS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的可行性提供判据。
[Abstract]: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richlorogenic (TCS) in sediment /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rhamnolipi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rhamnolipid, the ratio of mud to water, the initial reaction tim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CS on the desorption of rhamnolipid were investigated by adsorption / desorption equilibrium experiment.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rder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optimal desorption conditions and 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CS in the desorption sed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easier it is to migrate to water,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rhamnolipid is, the lower the ratio of mud to water is, the lowe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CS is, the longer the time is, the more favorable TCSs are to the desorption of rhamnolipid. The optimal de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rhamnolipid concentration 2 996.96 mg L ~ (-1), mud water ratio 10 g L ~ (-1), reaction time 30 h and pH 7.9. The maximum desorption rate of rhamnolipid to TCS in sediment was 90.70. Rhamnolipid biosurfactant can provide a criterion for the feasibility of in situ remediation of water polluted by TC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7050)
【分类号】:X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敏祯;胡勇有;雷超;任源;;HDTMA改性沸石对三氯生的吸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文进;胡勇有;陈源波;郭倩;;鼠李糖脂对底泥三氯生脱附的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2 张国珍;高小波;武福平;杨光;巩师俞;;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05期

3 王凯;李侃竹;周亦圆;刘振鸿;薛罡;高品;;河流沉积物对典型PPCPs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4 丁春霞;何紫君;郑琛;蔡利民;冷卓;龚道新;;改性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二氯喹啉酸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9期

5 李佳;林建伟;詹艳慧;陈祖梅;王鹏钧;;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对水中菲的吸附作用[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翔;赵娜;魏杰;;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2 许敏;章钢娅;;超声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斜发沸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六六六的吸附[J];土壤;2009年01期

3 马明广;魏云霞;张媛;吴应琴;郭宏栋;陈慧;;白银斜发沸石的改性及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瑛;李冰;;鼠李糖脂对不同菌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2 陈桂秋;曾光明;黄国和;时进钢;;鼠李糖脂的表面化学和生物合成及其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展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S1期

3 龚良玉;王修林;李雁宾;祝陈坚;;鼠李糖脂对硅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藻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4 秦新政;杨新平;唐娴;古丽尼莎·沙依木;冯蕾;陈竞;张慧涛;侯新强;王博;;产物诱变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王仁佑;刘剑潇;黄红丽;余震;徐祥民;曾光明;;鼠李糖脂对两株木质素降解菌产酶能力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6 黄俊;喻泽斌;徐天佐;高丽红;孙玲芳;李明洁;;鼠李糖脂协助下的土壤中镉电动修复[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7 詹鹏;李树战;宋剑飞;李团民;;餐厨废油发酵产鼠李糖脂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20期

8 马歌丽,彭新榜,高利锋,柴婕妤;培养条件对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5年10期

9 沈薇;李校X;杨树林;宁长发;;电喷雾质谱法分析假单胞菌的代谢产物鼠李糖脂[J];分析化学;2006年01期

10 汤晓;张国亮;孟琴;;铜绿假单胞菌分泌鼠李糖脂能力对原油降解影响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崔长征;曾驰;张甲耀;沈萍;;一株高产鼠李糖脂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崔长征;曾驰;张甲耀;沈萍;;一株高产鼠李糖脂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潇予;胡勇有;林晖;;不同组分鼠李糖脂对三氯生在水/底泥中吸附行为的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赵力;金艳方;石梅;沈玉江;徐远洋;李伟;;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剂的性能评价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朱ng;姚斌;孟琴;;铜绿假单胞菌利用烹饪废油发酵产鼠李糖脂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6 辛明秀;李倩;宋子煜;;以乙醇为碳源生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章宏梓;张国亮;孟琴;;鼠李糖脂发酵液用于罐底油泥原油回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如意;鼠李糖脂的发酵、分离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姜利芳;基于体外细胞培养的鼠李糖脂毒理与药理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郝东辉;采油微生物筛选、鼠李糖脂产脂性能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章宏梓;以餐饮废油为碳源的鼠李糖脂发酵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郭艳平;鼠李糖脂作用下17α-炔雌醇在水/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华;鼠李糖脂的菌体吸附及其对菌体表面的改性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琦;鼠李糖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智峰;鼠李糖脂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马满英;鼠李糖脂的制备及其在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进;鼠李糖脂作用下三氯生在底泥/水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瑾;鼠李糖脂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遗传改造[D];山东大学;2015年

3 谢颖;紫外诱变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并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郎丽萍;鼠李糖脂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黄土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孟蝶;鼠李糖脂—柠檬酸对有机—无机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洗脱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树栋;鼠李糖脂对木质纤维素降解体系的增效作用及吸附行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汤晓;铜绿假单胞菌高产鼠李糖脂及降解原油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林晖;鼠李糖脂对三氯生在水/底泥中分配的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晨;产鼠李糖脂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道茂;铜绿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46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146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