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31 13:39
【摘要】:[目的]研究pH、初始铜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数据,通过测定复合体吸附铜离子前后的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pH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静电作用可使复合体表面负电荷增多,提高吸附量。在最适pH(5.0)下,复合体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3.08 mg/g。复合体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化学单分子吸附的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该研究认为静电作用和单分子化学吸附是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主要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H, initial copper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time on the adsorption of copper ions by quartz sand-humic acid-Cupriavidus gilardii CR3 complex.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fitted by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and kinetic model.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complex before and after copper ion adsorption was measu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ED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opper ions. [results] pH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Electrostatic action can increase the negative charge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mplex and increas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t the optimum pH (5.0),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omplex for copper ions is 13.08 mg / g.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Cu ~ (2 +) on the complex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ngmuir model and the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of chemical monolayer adsorption. [conclusio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monolayer chemisorption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copper ion adsorption by quartz sand-humic acid-Cupriavidus gilardii CR3 complex.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476,51678122)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20150414046GH)
【分类号】:S153;X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3期

2 蔡伟平,谭铭,汪国忠,张立德;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制备[J];科学通报;1997年02期

3 苏德纯,邹凤春,张福锁;腐殖酸-铁-磷三元复合体在植物磷、铁营养中的作用[J];腐植酸;1999年01期

4 王允夫,丸野重雄;HAP的玻璃-钛复合体的开发和生体适应性(续)[J];玻璃与搪瓷;1990年04期

5 胡初潜;高温循环对SiC/Ti复合体机械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1993年01期

6 张长拴,李志勋,张乐,杨吉湍,白玉白,李铁津;超细纳米TiO_2/Al_2O_3复合体的制备及其组成分布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4期

7 黄擎;李发生;汪群慧;;对几种典型土壤中粘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初步表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何群;;日本关于腐殖质粘土复合体的一些研究[J];土壤学进展;1980年01期

9 李生广,封朝阳,邓君鹏,林治焕;Mg~(2+)对猪心线粒体H~+-ATP酶复合体的激活与质子通道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4期

10 宋杰,侯永发,N.A.扎伊肯娜,H.E.柯捷里尼科娃,E.F.帕纳林;生物活性纤维素复合体的研究 Ⅲ.生物活性复合体的抗菌性能[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敬思;K.Fukushima;K.Takizawa;郑岳臣;K.Nishimura;Y.Gr釨ser;G.S.de Hoog;;Pseudallescheria boydii复合体中菌种的认识[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2 隋国舜;廖立兵;;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信义;;新型复合体垫底材料的临床应用[A];口腔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辉;;胶粘剂与座舱玻璃复合体材料性能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尹宁北;;基于鼻唇复合体理论的微创唇鼻综合美容技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敏;周浩;叶湛;孙晓海;;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在“浮肩”治疗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付宏刚;周卫;任志宇;曲阳;;双功能介孔TiO_2/α-Fe_2O_3复合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杨;赵德明;;AIM2炎症复合体:激活的机制和功能[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薇;;探索MRI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方法[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炳彦;着眼创新型军队的基本特征谋转型[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伍吉勇;AP复合体加纳米材料修复龋齿[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代启国;基于蛋白质网络的复合体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京国;Complexin与SNARE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祁健;内吗啡肽2在前包钦复合体抑制呼吸的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4 周卫;TiO_2介孔复合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敏;钙离子信号途径依赖性磷酸酶PP2B和PP1α协同激活P-TEFb复合体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邓勇;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孙瑞雪;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对3T3-L1细胞NALP3炎症复合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李响;AP1复合体在HCV感染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侯敏;中位牵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伟琼;一个蓝藻NdhQ亚基的筛选、鉴定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梦妍;化学氧化剂(NaOCl)作用下有机—矿物复合体中有机碳的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宁;镉在蒙脱石/高岭石—枯草芽孢杆菌复合体上吸附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玲;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低拷贝核基因克隆及标记筛选[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修齐;Fanelli C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王骏腾;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D];山东大学;2016年

7 储辉;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应用解剖及临床重建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陶勇;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后路手术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刘容孜;矿物—细菌—腐殖酸三元复合体的形成方式对镉吸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左学龙;基于弹性本构关系的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55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155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