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旱区气溶胶间接效应区域性分析
[Abstract]:Using MODIS aerosol and cloud data and the measured precipitation dat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 in Xinjiang can be analyzed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erosol and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can b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in Xinjiang shows significant regional and seasonal differences due to the change of regional warm-dry trend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in southern Xinjiang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thern Xinjiang,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in Xinjiang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thern Xinjiang in spring. Summer height, autumn, winter low, the whole presents the increase trend, among them, the north Xinjiang area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change degree is relatively obvious, is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fference,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oud optical thickness and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in arid region of Xinjia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higher in northern Xinjiang than in southern Xinjiang, the cloud water path is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sensitivity to the variation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in northern Xinjiang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is highest in summer and lowest in win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of cloud droplets is complex, which is greatly affected by water vapor, and when the cloud water content is l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of cloud droplets is complex.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ive radius of cloud droplets and the optical thickness of aerosol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aerosols in dry areas or seasons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loud droplets, and on the whole, the increase of aerosols in arid areas of Xinjiang inhibits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precipita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531;U1303381;41261090;41161063) 新疆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XJUBSCX-2014012)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荣;;气溶胶: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03期
2 丁珏;王庆涛;刘义;应梦侃;;雾环境二次气溶胶生长过程的数值研究[J];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倪守邦;;国外气溶胶发生装置研制概况[J];冶金安全;1982年01期
4 章小平,王立治,周明煜,杨绍晋,钱琴芳;秋冬季节北京地区气溶胶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规律[J];科学通报;1983年05期
5 胡秀清,张玉香,张广顺,黄意玢,王永宽;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03期
6 李霞,杨青,吴彦;乌鲁木齐地区雪和雨对气溶胶湿清除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沙漠;2003年05期
7 江刚;植物产生的异戊二烯可在大气中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8 胡睿,方黎,郑海洋,朱元,张玉莹,孔祥和,周留柱,顾学军,张为俊,鲍健,熊鲁源;若干芳香族化合物气溶胶单粒子的在线测量[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9 赵海波;郑楚光;;水滴清除气溶胶过程的随机算法和数值模拟[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10期
10 徐建中;孙俊英;秦大河;任贾文;王晓香;;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分布特征和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张旭;;室内气溶胶稀疏颗粒相动力学判定依据[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霞;杨青;吴彦;;乌鲁木齐地区雨雪对气溶胶湿清除能力的比较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亚强;张小曳;曹军骥;王丹;;中国西北粉尘源区气溶胶中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意义[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兴赢;庄国顺;陈建民;吴洪波;王晓;薛华欣;;二氧化硫在矿物气溶胶颗粒物表面的复相反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军营;仝海杰;张韫宏;;丙三醇/氯化钠/水混合气溶胶的结构随湿度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红龙;李磊;卢超;陈星登;刘爱明;;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7 刘畅;刘永春;马庆鑫;马金珠;贺泓;楚碧武;李俊华;郝吉明;;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在线制备及其在烟雾箱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宗鹏程;魏晓奕;;不同混合方案对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玉稳;董晓波;齐作辉;姜岩;赵志军;;不同天气条件下石家庄市区气溶胶分布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10 李家骅;丁珏;翁培奋;刘丽颖;;雾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福州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翁恒;盐气溶胶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N];健康报;2009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贾敏;气溶胶的“冷暖面孔”[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汪安璞;寻找控制污染的利器[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姬钢;空气除菌消毒设备蜂拥入市[N];中国环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晓慧;新型常压软电离技术及其在有机气溶胶质谱分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富;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卫星遥感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汪阳;镁盐气溶胶吸湿性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自发与受激拉曼谱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钟蕾;H9N2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气溶胶传播的分子机制及PA-X蛋白在H9N2病毒中功能初探[D];扬州大学;2014年
5 张舒婷;南京雾、霾及其转化特征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黎;天然源二次气溶胶组成、分布以及来源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康辉;生物成因气溶胶的时空特征、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许万智;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与辐射效应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马良;气溶胶颗粒逆排旋流去除原理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邦海;气溶胶和冰水两相粒子的散射特性[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祝存兄;南京北郊多功能激光雷达边界层气溶胶观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娅冰;大气层中超细气溶胶团簇生长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李琦;南京市区夏季气溶胶吸湿活化特性及PM_(2.5)成分的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沈如琴;我国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布与来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6 吴芳;颗粒物发生装置与检定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黄晓;基于腔衰荡光谱技术的气溶胶消光仪的研制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5年
8 孙晨;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航线海洋边界层气溶胶中磷元素的分布与来源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陈卫东;北京地区城市环境对云和降水影响的个例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10 韩雪;气溶胶散射对激光退偏特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1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19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