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敏感因子指数法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1 13:34
【摘要】: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对四周水、土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而其产生就主要来自于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因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污水,其渗入水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进而严重威胁到地下水的安全使用。垃圾渗滤液泄漏进入地下含水层中会形成不同的氧化还原带,从热力学原理以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角度上来看,与污染场地相距最近的位置会首先形成产甲烷带,然后随着距离的增长再依次形成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锰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以及氧还原带。这些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出现对于研究含水层中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以及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等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针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当前受污染地下水进行控制与修复的问题,深入探索研究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技术即污染羽各氧化还原特征区识别划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课题从实际污染场地出发,基于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以及氧化还原分区现象,研究一种基于敏感因子指数法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确定敏感因子分别为溶解氧、亚硝酸盐、二价铁、硫化物以及二氧化碳、建立基于特征区表征的量化方法、计算各敏感因子权重值以及对各特征区值进行统计划分,最终实现对垃圾填埋场氧化还原特征区的识别;其中,确定敏感因子权重值也是整个技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组合权重法这三种不同的权重计算方法应用于敏感因子指数法中,并以北方某垃圾填埋场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最后构建出一种基于敏感因子指数法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羽中确实存在氧化还原分区现象,该场地共识别出了五个氧化还原特征区,包括产甲烷区、硫酸盐还原区、铁还原区、硝酸盐还原区和氧还原区;组合权重法能够科学、客观、准确地确定各敏感因子的权重,相较另两种主、客观权重计算方法更适用于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进行识别的敏感因子指数法;研究区中各氧化还原特征区分布并不完全依照微生物利用最终电子受体能力依次排列,其中某些小块区域可能由于其特殊水文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影响等一些原因导致实际分布与理论相较会有所偏差。从总体来看,识别结果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特征区分布情况与场地实际情况也较为吻合。
[Abstract]:The leakage of landfill leachate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surrounding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 which has become a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its produc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Because landfill leachate is a kind of sewage with very complicated composition, it seeps into the water body and causes serious pollution to groundwater,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safe use of groundwater. Landfill leachate leakage into the underground aquifer will form different redox zon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rmodynamics and biogeochemistry, methanogenic zones are first formed at the nearest location to the contaminated site. Then,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sulfate reduction zone, iron reduction zone, manganese reduction zone, nitrate reduction zone and oxygen reduction zone were formed in turn.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different redox environm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in aquifers and the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trol and restore the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ocess in landfills, I. 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artition method of each redox characteristic area of the pollution plum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biogeochemical effect of landfill leachate pollutants degradation i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henomenon of redox zoning. A proces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landfills based on sensitive factor index method is studied. By determining that the sensitive factors are dissolved oxygen, nitrite, iron divalent, sulfides and carbon dioxide respectively, the technique establishes a quantitative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gions, calculates the weight values of each sensitive factor and statistically divides the values of each characteristic region. Finall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redox characteristic region of the landfill site is realized,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weight of the sensitive factor is also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whole technolog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study appli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the combined weight method to the sensitive factor index method, and takes a landfill site in the north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and analyze. Finally, a proces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landfil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sensitive factor inde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dox zonation exists in groundwater pollution plume of a landfill in the north of China. Five redox characteristic area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ite, including methanogenic zone, sulfate reduction zone, iron reduction zone, and so on. The combined weight method can scientifically,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sensitive facto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main factors. The objective weight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ensitive factor index method to identify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ocess in landfill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dox characteristic regions in the study area is not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of microorganism to utilize the final electron receptor. Some small areas may be deviated from the theory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r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n the whole, the result of identification i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rea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it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3;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晨昊,关福全,王洋;集安市城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J];吉林水利;2000年10期

2 房桂祥,薛宗焕,邵卫华;浅谈小城镇地下水污染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1年01期

3 卢兰萍,白峰青;锦州市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吴有志;太原市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1年01期

5 张凤海,赵旭,纪少志;富裕县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年03期

6 何庆成;“地下水污染运移模拟和治理高级研修班”于2002年5月9~15日举办[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3期

7 ;第二届海峡两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与修复研讨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冯明旺,张宪民,刘勇;浅议阳谷县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地下水;2003年02期

9 刘成社;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启动[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5期

10 张宇;浅谈白山市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对策[J];吉林水利;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萍;谢振华;林健;;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3 何雪洲;;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物探的特点[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何雪洲;;探地雷达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及其控制与恢复治理[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刘向国;;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璐;龚宇阳;;台湾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管理经验综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8 王雅珍;;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保护我国的地下水——我国的地下水盐污染已从慢性自杀跨入急性自杀[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道林;胡淑恒;;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下水污染与防治[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钟毓东;陈迪生;;台湾之环境地工——地下水污染[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亮;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维;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重[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李晓明;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李会霞;正视地下水污染的致命危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国土宣 李树强 韩红伟 王涛 吴选洲;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严重[N];消费日报;2006年

6 记者 段金平;北京市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记者 冯永锋 通讯员 杨恒;未来10年将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操秀英 本报通讯员 曹菲;保护地下水 “防”重于“治”[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 特约记者 平亦凡;地下水全国摸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李军;陕西出重拳防治地下水污染[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华;鲁北平原人口聚集区与非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及对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2 田华;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荣芳;扶余油田地下水污染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陈建平;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庭;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Hamadoun Bokar;利用GIS制图方法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环境和易损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伟红;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康;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婷婷;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碳氯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衰减过程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高彦伟;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规律及防渗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朱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高轮船;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污染与防污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丁紫荣;珠三角地区典型污染源及地下水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分布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佼;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国;四川省典型矿山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与修复技术筛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时延锋;SCEUA算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刘媛媛;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吴庆琪;我国地下水污染管制政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10 靳利蕊;1,1,1-三氯乙烷(TCA)污染地下水及其富集培养物中脱氯细菌的定量与多样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6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6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